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耕地利用现状 | 第18-2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23页 |
2.1.1 自然概况 | 第19-20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2.1.3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1-23页 |
2.2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2.2.1 耕地及基本农田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 | 第23-24页 |
2.2.2 耕地资源质量分析 | 第24-25页 |
2.2.3 耕地资源动态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7-33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3.2 数据预处理 | 第28-30页 |
3.2.1 统一坐标投影和格式转换 | 第28页 |
3.2.2 辐射定标 | 第28-29页 |
3.2.3 大气校正 | 第29页 |
3.2.4 几何精校正 | 第29页 |
3.2.5 图像镶嵌 | 第29-30页 |
3.2.6 影像裁剪 | 第30页 |
3.3 耕地信息提取 | 第30-33页 |
3.3.1 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方法 | 第30-31页 |
3.3.2 结果精度评价 | 第31-33页 |
第四章 PSR模型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33-52页 |
4.1 PSR的耕地集约利用模型设计 | 第33-37页 |
4.1.1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基本理论 | 第33-35页 |
4.1.2 PSR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7页 |
4.2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 第37-44页 |
4.2.1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37-41页 |
4.2.2 耕地集约度计算方法 | 第41-44页 |
4.3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 | 第44-52页 |
4.3.1 主成分分析 | 第44-48页 |
4.3.2 综合指数法 | 第48-50页 |
4.3.3 综合评价结果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阿克苏市耕地集约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 第52-72页 |
5.1 耕地集约利用时间变化分析 | 第52-57页 |
5.1.1 耕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年际变化分析 | 第52-54页 |
5.1.2 压力-状态-响应年际变化分析 | 第54-57页 |
5.2 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变化分析 | 第57-69页 |
5.2.1 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57-59页 |
5.2.2 空间聚类和分区分析 | 第59-67页 |
5.2.3 空间插值法分布趋势分析 | 第67-69页 |
5.3 PSR协调度与耕地集约度拟合分析 | 第69-72页 |
第六章 阿克苏市耕地集约利用措施探讨 | 第72-75页 |
6.1 提升土地整治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 第72-73页 |
6.2 创新推进农业技术,加大耕地投入力度 | 第73页 |
6.3 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 第73-74页 |
6.4 优化耕地配置结构,健全耕地保护机制 | 第74-7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5-77页 |
7.1 结论 | 第75-76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6-77页 |
7.2.1 研究不足 | 第76页 |
7.2.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