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17-26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19页 |
2.1.1 自然地理区划 | 第17-18页 |
2.1.2 经济社会水平 | 第18-19页 |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19-26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19-20页 |
2.2.2 数据的处理 | 第20-21页 |
2.2.3 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 第21-23页 |
2.2.4 土地利用组成结构 | 第23-26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 第26-48页 |
3.1 新和县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 第26-37页 |
3.1.1 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 | 第26-28页 |
3.1.2 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 | 第28-30页 |
3.1.3 土地利用程度的度量指标 | 第30-32页 |
3.1.4 土地利用动态度区域分异研究 | 第32-37页 |
3.2 新和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 第37-38页 |
3.2.1 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 | 第37-38页 |
3.2.2 景观偏离度指数 | 第38页 |
3.3 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38-48页 |
3.3.1 自然环境因素 | 第38-41页 |
3.3.2 社会经济因素 | 第41-48页 |
第四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预测 | 第48-59页 |
4.1 CA-Markov模型 | 第48-49页 |
4.2 基于MCE模型的研究区土地利用转变适宜性评价 | 第49-54页 |
4.2.1 转换规则的确定和方法的选择 | 第49-50页 |
4.2.2 约束条件和因子的制定 | 第50-52页 |
4.2.3 各地类适宜性图像 | 第52-53页 |
4.2.4 适宜性图集 | 第53-54页 |
4.3 CA-Markov模型精度检验 | 第54-56页 |
4.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4.4.1 土地利用组成结构变化趋势 | 第56-57页 |
4.4.2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趋势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趋势分析 | 第59-69页 |
5.1 土地利用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 第59-63页 |
5.2 土地利用变化敏感性指数和生态贡献率 | 第63-64页 |
5.3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 | 第64-66页 |
5.4 土地可持续利用建议 | 第66-69页 |
5.4.1 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 | 第66-68页 |
5.4.2 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2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讨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