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某越野车馈能式减振器原理及控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合评价第11-20页
        1.2.1 振动能量回收在国外的研究概况第12-16页
        1.2.2 振动能量回收在国内的研究概况第16-18页
        1.2.3 减振器发电控制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0-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2章馈能式减振器特性分析第22-38页
    2.1 馈能式减振器工作原理第22-29页
        2.1.1 汽车减振器的特性参数第24-25页
        2.1.2 越野车减振器的特性参数第25-29页
    2.2 馈能式减振器的发电机特性第29-31页
    2.3 馈能式减振器力学特性分析第31-37页
        2.3.1 馈能式减振器系统伸张行程阻尼力第31-34页
        2.3.2 馈能式减振器系统压缩行程阻尼力第34-35页
        2.3.3 馈能式减振器系统参数匹配第35-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馈能式减振器发电机特性及其控制电路第38-54页
    3.1 馈能式减振器发电特性仿真分析第38-42页
        3.1.1 路面随机模型输入第38-39页
        3.1.2 各级路面下的发电特性仿真分析第39-41页
        3.1.3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第41-42页
    3.2 馈能式发电机发电控制电路第42-44页
    3.3 馈能式减振器系统仿真分析第44-53页
        3.3.1 各级路面下 1/4 车体模型仿真及分析第44-48页
        3.3.2 各级路面下系统的馈能情况分析第48-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整车参数对馈能悬架特性的影响第54-70页
    4.1 车身与车辆双质量系统振动分析第54-56页
    4.2 惯性质量对馈能悬架幅频特性的影响第56-59页
        4.2.1 馈能悬架双质量系统的幅频特性第56页
        4.2.2 馈能悬架幅频特性分析第56-59页
    4.3 整车参数对馈能悬架能量回收效果的影响第59-65页
        4.3.1 车身质量对馈能悬架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第59-61页
        4.3.2 轮胎质量对馈能悬架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第61-62页
        4.3.3 悬架刚度对馈能悬架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第62-64页
        4.3.4 车轮刚度对馈能悬架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第64-65页
    4.4 发电机参数对馈能效果的影响第65-68页
        4.4.1 发电机内阻对馈能效果的影响第66-67页
        4.4.2 发电机内部电感对馈能效果的影响结果第67-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5章基于路面识别系统的发电模式控制第70-81页
    5.1 基于路面信息识别的神经网络结构第70-72页
        5.1.1 路面信息识别第70-71页
        5.1.2 神经网络系统的结构第71-72页
    5.2 路面识别系统的建立第72-75页
        5.2.1 响应信号的相关分析第72-74页
        5.2.2 神经网络输入与输出指标的选取第74-75页
    5.3 神经网络对路面识别系统误差的逼近第75-80页
        5.3.1 静态神经网络路面识别系统第75-76页
        5.3.2 神经网络调整及稳定性分析第76-80页
    5.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82页
    6.2 创新点第82页
    6.3 建议与未来工作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湿式离合器高转速区振动特性研究
下一篇:汽油机涡轮再冷增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