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遥感论文

准东矿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及生态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1.3.1 矿区遥感监测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2 矿区生态环境参数遥感监测研究现状第17-21页
        1.3.3 生态遥感评价研究现状第21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存在的问题第21-23页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3-25页
        1.5.1 研究目的第23-24页
        1.5.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6 文章结构和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第27-34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7-29页
        2.1.1 自然概况第27-29页
        2.1.2 社会经济第29页
    2.2 数据处理第29-34页
        2.2.1 数据简介第29-33页
        2.2.2 数据处理第33-34页
第三章 准东矿区煤粉尘污染遥感监测第34-52页
    3.1 煤粉尘信息识别与提取第34-45页
        3.1.1 光谱分析第34-36页
        3.1.2 图像分类第36-40页
        3.1.3 波段运算第40-45页
    3.2 煤粉尘污染空间分布动态分析第45-47页
    3.3 煤粉尘污染扩散分析第47-51页
        3.3.1 人为作用第48-49页
        3.3.2 自然作用第49-50页
        3.3.3 煤粉尘沉降范围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准东矿区地表环境要素的遥感监测第52-94页
    4.1 准东矿区植被覆盖度估算第52-72页
        4.1.1 归一化植被指数第52-53页
        4.1.2 基于像元三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第53-60页
        4.1.3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第60-61页
        4.1.4 植被覆盖度估算的精度评价第61-65页
        4.1.5 植被覆盖等级分析第65-68页
        4.1.6 五彩湾矿区植被覆盖度分析第68-70页
        4.1.7 驱动分析第70-72页
    4.2 准东矿区地表温度估算第72-83页
        4.2.1 基于单窗算法估算地表温度第72-73页
        4.2.2 准东矿区地表温度时空分布特征第73-74页
        4.2.3 地表温度的精度评价第74-77页
        4.2.4 地表温度变化数值分析第77-79页
        4.2.5 五彩湾矿区地表温度分析第79-80页
        4.2.6 驱动分析第80-83页
    4.3 准东矿区土壤湿度估算第83-91页
        4.3.1 基于TVDI模型估算土壤湿度第83-85页
        4.3.2 土壤湿度估算的精度评价第85-86页
        4.3.3 准东矿区土壤湿度时空分布特征第86-89页
        4.3.4 五彩湾矿区土壤湿度分析第89-90页
        4.3.5 驱动分析第90-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五章 准东矿区大气环境要素的遥感监测第94-105页
    5.1 准东矿区AOD时空分布特征第94-95页
    5.2 基于多项式模型的PM2.5、PM10遥感估算第95-104页
        5.2.1 多项式模型及垂直-湿度订正第95-97页
        5.2.2 准东矿区AOD、PM2.5、PM10数据分析第97页
        5.2.3 垂直-湿度订正模型比较第97-99页
        5.2.4 准东矿区大气PM2.5、PM10时空分布特征第99-101页
        5.2.5 PM2.5、PM10估算精度评价第101页
        5.2.6 准东矿区PM2.5、PM10数值变化分析第101-102页
        5.2.7 驱动分析第102-104页
    5.3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六章 准东矿区生态质量评价模型研究第105-127页
    6.1 准东矿区生态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第105-106页
    6.2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准东矿区生态质量评价第106-112页
        6.2.1 去量纲第106-107页
        6.2.2 主成分分析第107页
        6.2.3 建立遥感生态指数第107-108页
        6.2.4 基于RSEI的准东矿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第108-111页
        6.2.5 基于RSEI的五彩湾矿区生态环境评价第111-112页
    6.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准东矿区生态质量评价第112-124页
        6.3.1 选取评价指标因子第113-114页
        6.3.2 层次分析法流程介绍第114-118页
        6.3.3 部分指标信息的获取方法第118页
        6.3.4 评价指标权重确立第118-120页
        6.3.5 生态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第120页
        6.3.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准东矿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第120-123页
        6.3.7 基于AHP的五彩湾矿区生态环境评价第123-124页
    6.4 RSEI法和AHP法的优缺点第124-125页
    6.5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7-132页
    7.1 主要结论第127-129页
    7.2 研究特色第129-130页
    7.3 不足和展望第130页
    7.4 政策建议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成果第144-145页
附录第145-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准东煤炭开采区周边环境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评价
下一篇:基于结构光投影的钢轨廓形动态测量方法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