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论文

大理岩瞬时及流变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6页
        1.2.1 岩石材料瞬时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第13-14页
        1.2.2 岩石材料瞬时力学本构模型研究第14-16页
        1.2.3 岩石材料流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第16-18页
        1.2.4 岩石材料流变本构模型研究第18-24页
        1.2.5 大理岩瞬时及流变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第24-2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6-29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1.3.2 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二章 大理岩瞬时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第29-61页
    2.1 试验方案第29-32页
        2.1.1 试验装置第29-30页
        2.1.2 岩石特征第30页
        2.1.3 试样制备第30-31页
        2.1.4 试验设计第31页
        2.1.5 试验过程第31-32页
    2.2 大理岩瞬时力学特性第32-47页
        2.2.1 变形特征第32-37页
        2.2.2 强度特征第37-39页
        2.2.3 破坏特征第39-44页
        2.2.4 能量交换特征第44-47页
    2.3 大理岩瞬时本构模型第47-59页
        2.3.1 考虑应力加载速率影响的大理岩损伤本构模型第47-54页
        2.3.2 考虑应力加载速率影响的大理岩神经网络本构模型第54-59页
    2.4 小结第59-61页
第三章 大理岩宏观蠕变试验研究与微细观试验分析第61-99页
    3.1 岩石蠕变基本理论第61-64页
        3.1.1 岩石流变概述第61页
        3.1.2 岩石蠕变特性第61-63页
        3.1.3 岩石长期强度第63-64页
    3.2 大理岩宏观蠕变试验方案第64-68页
        3.2.1 试验装置第64-65页
        3.2.2 试样制备第65-66页
        3.2.3 试验设计第66-67页
        3.2.4 试验过程第67-68页
    3.3 不同初始加载应力下的大理岩蠕变试验结果分析第68-87页
        3.3.1 变形特征分析第68-79页
        3.3.2 蠕变速率特征分析第79-81页
        3.3.3 长期强度计算及特征分析第81-83页
        3.3.4 试样宏观破坏特征分析第83-87页
    3.4 大理岩蠕变破坏的微细观分析第87-97页
        3.4.1 大理岩试样蠕变破坏微细观试验第87-88页
        3.4.2 大理岩蠕变破坏断面微观特征分析第88-94页
        3.4.3 大理岩蠕变破坏切片细观特征分析第94-97页
    3.5 大理岩蠕变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第97页
    3.6 小结第97-99页
第四章 大理岩流变本构模型研究第99-119页
    4.1 大理岩粘弹塑性流变模型研究第99-106页
        4.1.1 理论模型与基本元件第99-100页
        4.1.2 分数阶微积分元件第100-102页
        4.1.3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构建的大理岩粘弹塑性流变模型第102-104页
        4.1.4 模型验证及对比分析第104-106页
    4.2 大理岩变参数粘弹塑性损伤流变模型研究第106-109页
        4.2.1 对粘弹性段改进第106-107页
        4.2.2 对粘塑性段改进第107-108页
        4.2.3 变参数大理岩蠕变损伤模型第108-109页
        4.2.4 模型分析及验证第109页
    4.3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元件与非线性粘滞元件构建的大理岩流变模型第109-114页
        4.3.1 非线性粘滞元件第110-111页
        4.3.2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元件与非线性粘滞元件构建的流变模型第111-112页
        4.3.3 模型分析及验证第112-114页
    4.4 一种新的大理岩流变损伤模型第114-118页
        4.4.1 考虑残余强度的弹塑性体第114-116页
        4.4.2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元件与改进弹塑性体元件的损伤模型第116-117页
        4.4.3 模型参数确定及验证第117-118页
    4.5 小结第118-119页
第五章 大理岩流变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第119-142页
    5.1 支持向量机的理论基础第120-123页
        5.1.1 机器学习理论第120-121页
        5.1.2 统计学习理论第121-123页
    5.2 支持向量机第123-128页
        5.2.1 支持向量机简介第123-127页
        5.2.2 支持向量机计算步骤第127-128页
        5.2.3 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第128页
    5.3 分别加载下岩石流变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及其外推第128-138页
        5.3.1 分别加载下岩石流变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第128-135页
        5.3.2 分别加载下岩石流变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外推性第135-138页
    5.4 支持向量机流变模型应用第138-140页
        5.4.1 分别加载下大理岩的流变支持向量机模型第138-139页
        5.4.2 对支持向量机流变模型的评价第139-140页
    5.5 小结第140-14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42-145页
    6.1 结论第142-143页
    6.2 展望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3-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辆动载作用下长大上坡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研究
下一篇:用公共物品生产公共物品--保障性住房的支持性金融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