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嗜热螯台球菌产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8页
    1.1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概述第14-18页
        1.1.1 贮存物质第14页
        1.1.2 化学结构第14-15页
        1.1.3 物理特性第15-16页
        1.1.4 生物特性第16页
        1.1.5 应用第16-18页
    1.2 PHA 在微生物体内的合成机理第18-26页
        1.2.1 与 PHA 合成有关的基因和酶第18-21页
        1.2.2 重组大肠杆菌生产 PHA第21-22页
        1.2.3 脂肪酸β-氧化和 PHA 生产第22-24页
        1.2.4 PHA 合成酶工程改造以增强并改变聚合物合成第24-25页
        1.2.5 PHA 共聚物的生产第25-26页
    1.3 PHA 的提取与检测第26-32页
        1.3.1 溶剂提取法第27-29页
        1.3.2 消化方法第29-31页
        1.3.3 机械破碎法第31-32页
    1.4 PHA 的应用第32-34页
        1.4.1 生物能源产业: PHA 生物燃料第32页
        1.4.2 材料工业: PHA 作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第32-34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第34-38页
第二章 螯台球菌产 PHA 菌株的筛选与 PHA 性能检测第38-53页
    2.1 简介第38页
    2.2 实验材料第38-40页
        2.2.1 菌种第38-39页
        2.2.2 培养基第39页
        2.2.3 主要试剂及原料第39页
        2.2.4 主要仪器设备第39-40页
    2.3 实验方法第40-43页
        2.3.1 菌种保藏第40页
        2.3.2 高效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菌株的筛选第40页
        2.3.3 TAD1 菌株的 PHA 合成能力检测第40-41页
        2.3.4 荧光显微镜观察 TAD1 胞内 PHA 的积累情况第41页
        2.3.5 生物量的测定及 PHA 的分离提取第41-42页
        2.3.6 气相色谱法(GC)分析 PHA 单体组成与含量第42页
        2.3.7 核磁共振法(NMR)及傅里叶红外衍射法(FTIR)分析 PHA 的结构第42-43页
        2.3.8 热失重分析仪(TGA)测定 PHA 的热稳定性第43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43-52页
        2.4.1 菌株 TAD1 与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其它细菌的区别第43-45页
        2.4.2 尼罗红琼脂平板法筛选高效产 PHA 菌株第45-46页
        2.4.3 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第46-47页
        2.4.4 TAD1~S的 PHA 合成能力检测第47-48页
        2.4.5 PHA 的分离提取及检测结果分析第48-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嗜热螯台球菌发酵产 PHA 条件的初步优化第53-64页
    3.1 简介第53-54页
    3.2 实验材料第54-55页
        3.2.1 菌种第54页
        3.2.2 培养基第54页
        3.2.3 主要试剂及原料第54页
        3.2.4 主要仪器设备第54-55页
    3.3 实验方法第55-56页
        3.3.1 生物量的测定及 PHA 的分离提取第55页
        3.3.2 气相色谱法分析 PHA 的单体组成与含量第55页
        3.3.3 液相色谱法分析发酵液成分组成第55页
        3.3.4 TAD1~S的生长及 PHA 积累曲线测定第55页
        3.3.5 不同因素对 TAD1~S生长及 PHA 积累的影响第55-5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3.4.1 螯台球菌 TAD1~S的生长及 PHB 积累曲线第56-58页
        3.4.2 温度对 TAD1~S生长及 PHA 积累的影响第58-59页
        3.4.3 碳氮摩尔比对 TAD1~S生长及 PHA 积累的影响第59-61页
        3.4.4 碳源对 TAD1~S生长及 PHA 积累的影响第61-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螯台球菌利用甘油发酵产 PHA 的研究第64-83页
    4.1 简介第64-65页
    4.2 实验材料第65-66页
        4.2.1 菌种第65页
        4.2.2 培养基第65-66页
        4.2.3 主要试剂及原料第66页
        4.2.4 主要仪器设备第66页
    4.3 实验方法第66-68页
        4.3.1 生物量的测定及 PHA 的分离提取第66页
        4.3.2 气相色谱法分析 PHA 的单体组成与含量第66页
        4.3.3 液相色谱法分析发酵液成分组成第66-67页
        4.3.4 螯台球菌利用甘油生长及 PHA 积累曲线测定第67页
        4.3.5 不同因素对螯台球菌利用甘油合成 PHA 的影响第67页
        4.3.6 生物反应器的扩大培养第67-6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8-81页
        4.4.1 螯台球菌利用甘油生长及积累 PHA第68-71页
        4.4.2 不同因素对螯台球菌利用甘油产 PHB 的影响第71-77页
        4.4.3 生物反应器的扩大培养第77-81页
    4.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其它嗜热产 PHA 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第83-98页
    5.1 简介第83页
    5.2 实验材料第83-84页
        5.2.1 菌源第83页
        5.2.2 培养基第83-84页
        5.2.3 主要试剂及原料第84页
        5.2.4 主要仪器设备第84页
    5.3 实验方法第84-87页
        5.3.1 尼罗红琼脂平板法筛选高效产聚羟基脂肪酸的嗜热微生物第84页
        5.3.2 优势菌种 K5 的菌种鉴定第84-86页
        5.3.3 K5 所合成 PHA 的提取分离及材料表征第86-87页
        5.3.4 不同因素对 K5 发酵产 PHA 的影响第87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87-97页
        5.4.1 K5 的生理生化鉴定第87-89页
        5.4.2 系统发育树的建立第89-90页
        5.4.3 K5 所合成 PHA 的提取分离及材料表征第90-94页
        5.4.4 不同因素对 K5 发酵产 PHA 的影响第94-97页
    5.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结论与展望第98-101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98-99页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99-100页
    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附件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通量数据的转录调控预测分析与调控网络构建研究
下一篇:新型光子晶体光纤的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