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一)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 | 第9页 |
(二) 新课改背景下“导学案”的大力推行 | 第9-10页 |
(三) 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学案”实践研究的关注度不够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三)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16-17页 |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17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7-21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7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一) 合作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二) 支架式教学策略 | 第22-23页 |
(三) 发现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24-27页 |
(一) 导学案 | 第24-25页 |
(二) 小学语文导学案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应用现状调查 | 第27-47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27-30页 |
(一) 调查工具 | 第27-28页 |
(二) 调查对象 | 第28-30页 |
(三) 调查过程 | 第30页 |
二、调查结果 | 第30-47页 |
(一) 应用情况 | 第30-40页 |
(二) 应用成效 | 第40-42页 |
(三) 影响因素 | 第42-47页 |
第四章 小学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应用现状分析 | 第47-59页 |
一、取得的成效 | 第47-50页 |
(一) 课堂:以学定教,多元互动的表现 | 第47-48页 |
(二)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观的更新 | 第48-49页 |
(三) 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与语文素养的提高 | 第49-50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50-54页 |
(一)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形式化 | 第50-52页 |
(二)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程式化 | 第52页 |
(三) 在应用导学案过程中忽视了评价与反思 | 第52-53页 |
(四) 部分导学案的质量偏低 | 第53-54页 |
三、原因分析 | 第54-59页 |
(一) 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桎梏 | 第54-55页 |
(二) 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参差不齐 | 第55页 |
(三) 教师导学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 第55-57页 |
(四) 学校对导学案的应用缺乏关注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提高小学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应用成效的策略 | 第59-65页 |
一、教师方面 | 第59-62页 |
(一)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 第59页 |
(二) 加强学习,提高导学案教学能力 | 第59-61页 |
(三) 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质量 | 第61-62页 |
(四) 注重评价与反思 | 第62页 |
二、学生方面 | 第62-63页 |
(一) 正确认识导学案 | 第62-63页 |
(二) 掌握使用导学案的正确方法 | 第63页 |
三、学校方面 | 第63-65页 |
(一) 加强教师关于导学案教学的相关培训 | 第63-64页 |
(二) 开展多种活动关注导学案的应用成效 | 第64页 |
(三) 引导教师进行“导学案”校本教研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83页 |
附录一 | 第71-78页 |
附录二 | 第78-79页 |
附录三 | 第79-80页 |
附录四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