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因子及大众想象—经典化视域中的狄更斯功能叙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致谢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43页 |
1.1 哥特小说与狄更斯研究综述 | 第13-27页 |
1.1.1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 第13-15页 |
1.1.2 狄更斯与哥特小说研究综述 | 第15-27页 |
1.2 现代影视与狄更斯研究综述 | 第27-37页 |
1.2.1 狄更斯·经典·电影 | 第27-32页 |
1.2.2 现代影视的哥特因子及大众文化 | 第32-37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7-4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37-4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41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2 狄更斯的“原始能量”:孤儿、怪物、监狱 | 第43-80页 |
2.1 孤儿与孤女 | 第46-54页 |
2.1.1 孤儿与孤女的联系:崇高与暗恐 | 第46-51页 |
2.1.2 孤儿的净化与救赎 | 第51-54页 |
2.2 怪物与恶棍 | 第54-71页 |
2.2.1 怪物与恶棍的联系:继承与变形 | 第54-59页 |
2.2.2 怪物的能指和所指 | 第59-71页 |
2.3 监狱与城堡 | 第71-78页 |
2.3.1 监狱与城堡:家与非家 | 第71-74页 |
2.3.2 监狱的空间表征 | 第74-7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3 孤儿的成长:从童话叙事到电影叙事 | 第80-115页 |
3.1 孤儿成长的童话叙事 | 第82-100页 |
3.1.1 阶级的童话与大众的哥特 | 第82-90页 |
3.1.2 天路历程与寻父之旅 | 第90-100页 |
3.2 孤儿成长的电影叙事 | 第100-112页 |
3.2.1 因果关系与大众想象 | 第100-103页 |
3.2.2 身份认同与终极归属 | 第103-11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112-115页 |
4 怪物的意象:从喜剧阐释到影视阐释 | 第115-138页 |
4.1 怪物的喜剧阐释 | 第117-126页 |
4.1.1 大众的喜剧与哥特的荒诞 | 第117-118页 |
4.1.2 矛盾的内核与失真的外形 | 第118-126页 |
4.2 怪物的电影阐释 | 第126-135页 |
4.2.1 怪人的创造与怪物的打造 | 第126-128页 |
4.2.2 双重人格与身体变异 | 第128-13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35-138页 |
5 监狱的空间:从社会空间到电影空间 | 第138-162页 |
5.1 监狱的社会空间 | 第141-152页 |
5.1.1 升降的结构与哥特的分层 | 第141-143页 |
5.1.2 身体的监禁与灵魂的逃离 | 第143-152页 |
5.2 监狱的电影空间 | 第152-160页 |
5.2.1 身份逃避与文化生产 | 第152-153页 |
5.2.2 人性囚禁与诗性正义 | 第153-1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60-162页 |
6 结语 | 第162-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3页 |
附录一: 狄更斯作品年表 | 第173-174页 |
附录二: 哥特小说列表 | 第174-175页 |
附录三: 狄更斯作品影视改编列表 | 第175-178页 |
附录四: 狄更斯与现代电影关系图示 | 第178-179页 |
作者简历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