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研究--以燕山大学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缘由第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第14-16页
        1.4.1 研究的创新点第14页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4-16页
第2章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的理论阐释第16-26页
    2.1 生态价值观的内涵第16-17页
        2.1.1 生态价值观的伦理内涵第16页
        2.1.2 生态价值观的经济内涵第16-17页
        2.1.3 生态价值观的功能内涵第17页
    2.2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的社会背景第17-19页
        2.2.1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第18页
        2.2.2 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第18-19页
        2.2.3 高校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要求第19页
    2.3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的理论依据第19-23页
        2.3.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指导第19-21页
        2.3.2 我国古代传统生态思想的文化积淀第21-22页
        2.3.3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有力支撑第22-23页
        2.3.4 西方生态伦理学的有益借鉴第23页
    2.4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意义第23-25页
        2.4.1 大学生是西方生态霸权的抵御者第24页
        2.4.2 大学生是当前生态危机的应战者第24-25页
        2.4.3 大学生是未来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第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的现状第26-38页
    3.1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取得的初步成果第26-30页
        3.1.1 大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态认知第27-28页
        3.1.2 大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态情感第28-29页
        3.1.3 大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态行为意向第29-30页
    3.2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3.2.1 大学生的生态主体意识不足第30-31页
        3.2.2 大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不足第31-32页
        3.2.3 大学生的生态参与意识不足第32-33页
    3.3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37页
        3.3.1 高校缺乏生态宣传和教育第33-36页
        3.3.2 大学生缺乏生态实践第36页
        3.3.3 社会缺乏生态宣传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的对策第38-47页
    4.1 发挥高校的教育宣传作用第38-44页
        4.1.1 推行系统的课堂教育第38-40页
        4.1.2 推行鲜活的实践教育第40-42页
        4.1.3 推行全覆盖的校园宣传第42-44页
    4.2 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生态价值观第44-45页
        4.2.1 引导大学生进行生态自我教育第44页
        4.2.2 引导大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实地考察活动第44-45页
    4.3 加强社会对生态文明的宣传第45-46页
        4.3.1 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第45页
        4.3.2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第50-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