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1.3 文献评述 | 第13-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20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2.1.1 乳制品 | 第23页 |
2.1.2 乳制品质量安全 | 第23-24页 |
2.2 乳制品质量安全理论 | 第24-27页 |
2.2.1 食品安全内涵的演变 | 第24-25页 |
2.2.2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 | 第25页 |
2.2.3 质量管理理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广西乳品安全质量监督现状及成效 | 第27-31页 |
3.1 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 第27-29页 |
3.1.1 监管机构 | 第27页 |
3.1.2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 第27页 |
3.1.3 标准体系 | 第27-28页 |
3.1.4 检测体系 | 第28页 |
3.1.5 信息传播体系 | 第28-29页 |
3.2 风险监测体系初步建立 | 第29页 |
3.2.1 风险监测 | 第29页 |
3.2.2 应急管理 | 第29页 |
3.3 监管成效 | 第29-31页 |
3.3.1 乳制品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 | 第29-30页 |
3.3.2 抽检合格率有所提升 | 第30-31页 |
第4章 广西区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第31-38页 |
4.1 主要问题 | 第31-34页 |
4.1.1 监管机构职能交叉重叠 | 第31-32页 |
4.1.2 监管力量薄弱 | 第32-33页 |
4.1.3 安全管理体制问题 | 第33页 |
4.1.4 产品生产信息披露不足 | 第33-34页 |
4.2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成因分析 | 第34-38页 |
4.2.1 监管部门职能分工不科学 | 第34-35页 |
4.2.2 相关安全风险管理的法规不完善 | 第35-36页 |
4.2.3 监管技术支撑不足 | 第36页 |
4.2.4 奶源问题进一步加剧地区监管难度 | 第36-38页 |
第5章 完善广西区乳制品质量监管方式建议 | 第38-44页 |
5.1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 | 第38-40页 |
5.1.1 科学划分监管部门职能 | 第38页 |
5.1.2 完善安全管理法规与制度 | 第38页 |
5.1.3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 第38-39页 |
5.1.4 完善质量安全认证和追溯体系 | 第39-40页 |
5.1.5 加大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 第40页 |
5.2 完善生产监督体系 | 第40-42页 |
5.2.1 规范源头企业生产行为,加强诚信管理 | 第40-41页 |
5.2.2 健全完善乳企、奶农利益联结机制和价格保护机制 | 第41-42页 |
5.2.3 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功能 | 第42页 |
5.3 提高消费者监督能力 | 第42-43页 |
5.3.1 加强消费者教育和风险交流 | 第42页 |
5.3.2 激励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信息 | 第42-43页 |
5.3.3 加强媒体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 第43页 |
5.4 加强行业协会服务职能 | 第43-4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44-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