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基于消费者保护的网银监管基本理论 | 第10-19页 |
1.1 网络银行概念 | 第10-11页 |
1.1.1 网络银行的定义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0页 |
1.1.2 网络银行较传统银行的特点 | 第10-11页 |
1.2 网络银行监管中消费者的界定 | 第11-12页 |
1.2.1 网络银行消费者与金融消费者的区别 | 第11页 |
1.2.2 网络银行消费者与投资者的区别 | 第11-12页 |
1.3 网络银行监管的主要参与主体及权利义务分析 | 第12-15页 |
1.3.1 网络银行业务的主要参与主体 | 第12-13页 |
1.3.2 网络银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 | 第13-15页 |
1.3.3 网络银行的法定义务 | 第15页 |
1.4 网络银行监管制度中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依据 | 第15-19页 |
1.4.1 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1.4.2 现实必要性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网银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9-24页 |
2.1 网络银行的发展及相关立法现状 | 第19-21页 |
2.1.1 网络银行的发展 | 第19页 |
2.1.2 网络银行监管中保护消费者的立法现状 | 第19-21页 |
2.2 网络银行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2.2.1 资金安全风险性较高 | 第21页 |
2.2.2 消费者隐私权受到侵害 | 第21页 |
2.2.3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21-22页 |
2.2.4 消费者救济方式及效果得不到保障 | 第22页 |
2.3 网络银行监管中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2.3.1 我国监管体系不适应发展需要 | 第22页 |
2.3.2 网上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内容不明确 | 第22-23页 |
2.3.3 消费者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困境 | 第23页 |
2.3.4 网络监管风险标准滞后导致资金存在风险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国外基于消费者保护的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考察 | 第24-31页 |
3.1 美国经验 | 第24-27页 |
3.1.1 美国“双线多头”监管模式 | 第24-26页 |
3.1.2 美国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制度 | 第26-27页 |
3.2 加拿大经验 | 第27-28页 |
3.2.1 加拿大对网络银行消费者的技术保障 | 第27页 |
3.2.2 加拿大保护网络银行消费者的法律措施 | 第27-28页 |
3.3 英国经验 | 第28-31页 |
3.3.1 独立机构监管模式和加强自我监管 | 第28-29页 |
3.3.2 完善的救济制度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基于消费者保护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31-37页 |
4.1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的立法原则 | 第31-32页 |
4.2 从消费者保护角度完善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2-37页 |
4.2.1 完善监管模式明确监管职责 | 第32页 |
4.2.2 明确网络银行消费者保护的内容 | 第32-33页 |
4.2.3 加强信息安全权和隐私权的保护 | 第33-34页 |
4.2.4 确定归责原则完善纠纷解决方式 | 第34-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