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7-10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7-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2.1 “小高后”中青年教师 | 第10页 |
1.2.2 “小高后”现象 | 第10-11页 |
1.2.3 城乡结合部A校的基本概况 | 第11-12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13页 |
1.3.3 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4 国内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的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小学中青年教师“小高后”现象的调查 | 第18-33页 |
2.1 A校“小高后”中青年教师概况 | 第18-20页 |
2.1.1 A校“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自然概况 | 第18-19页 |
2.1.2 A校“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2.2 A校“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调查与分析 | 第20-31页 |
2.2.1 A校“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问卷设计 | 第21-22页 |
2.2.2 A校“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问卷分析 | 第22-27页 |
2.2.3 A校“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专题访谈及分析 | 第27-31页 |
2.3 小学中青年教师“小高后”现象形成的原因 | 第31-33页 |
2.3.1 “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过重 | 第31-32页 |
2.3.2 “小高后”中青年教师发展目标不明确 | 第32页 |
2.3.3 “小高后”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减慢 | 第32-33页 |
第3章 “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评价与专业化发展 | 第33-46页 |
3.1 “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多元评价制度 | 第33-37页 |
3.1.1 “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多元评价原则 | 第33-34页 |
3.1.2 “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多元评价方法和途径 | 第34-36页 |
3.1.3 改进“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多元评价细则 | 第36-37页 |
3.2 “小高后”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 第37-46页 |
3.2.1 “小高后”中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条件——专业引领 | 第38-39页 |
3.2.2 “小高后”中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行动反思 | 第39-40页 |
3.2.3 “小高后”中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形式——同伴互助 | 第40-46页 |
第4章 反思及建议 | 第46-51页 |
4.1 反思及建议 | 第46-51页 |
4.1.1 凭借区域教育的推进力量,搭建“小高后”中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 第46-47页 |
4.1.2 借助绩效工资和职称改革,激发“小高后”中青年教师内在动力 | 第47-48页 |
4.1.3 立足校本研修的扎实开展,促进“小高后”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 第48-49页 |
4.1.4 营造学校精神文化的氛围,关心“小高后”中青年教师身心健康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A:调查问卷(样卷) | 第53-57页 |
附录B:访谈提纲(样稿) | 第57-58页 |
附录C:“悦读”沙龙活动方案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