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内外城市停车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外路网容量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5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城市中心区的路网容量分析 | 第16-31页 |
2.1 城市中心区路网容量的定义 | 第16-19页 |
2.1.1 城市中心区的理论分析 | 第16-17页 |
2.1.2 路网容量的定义 | 第17-18页 |
2.1.3 路网容量的分类 | 第18-19页 |
2.1.4 城市中心区路网容量的定义 | 第19页 |
2.2 影响城市中心区路网容量因素分析 | 第19-21页 |
2.2.1 道路条件 | 第20页 |
2.2.2 交通条件 | 第20-21页 |
2.2.3 客、货源集散点与路网结构的匹配程度 | 第21页 |
2.2.4 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 | 第21页 |
2.2.5 路网的运行状态 | 第21页 |
2.3 城市中心区路网容量分析方法研究 | 第21-27页 |
2.3.1 时空消耗法 | 第21-23页 |
2.3.2 线性规划法 | 第23-25页 |
2.3.3 割集法 | 第25-26页 |
2.3.4 交通分配模拟法 | 第26页 |
2.3.5 城市中心区路网容量计算采用的方法 | 第26-27页 |
2.4 基于时空消耗法的城市中心区路网容量计算模型 | 第27-30页 |
2.4.1 有效的道路面积S有效 | 第27页 |
2.4.2 道路的有效运营时间T有效 | 第27-28页 |
2.4.3 交通个体的平均时空消耗W有效 | 第28-30页 |
2.4.4 基于时空消耗法的城市中心区的路网容量计算模型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城市中心区停车场及其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43页 |
3.1 城市中心区停车场概述 | 第31-34页 |
3.1.1 停车场定义以及作用 | 第31页 |
3.1.2 现有停车场分类 | 第31-33页 |
3.1.3 城市中心区停车场分类 | 第33-34页 |
3.2 城市中心区停车需求的定义 | 第34-35页 |
3.3 城市中心区停车选择行为分析 | 第35页 |
3.4 城市中心区停车需求的特性分析 | 第35-39页 |
3.4.1 城市中心区停车需求的特点 | 第35-37页 |
3.4.2 城市中心区停车特性指标分析 | 第37-39页 |
3.5 城市中心区停车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3.5.1 城市中心区路网容量对停车规模影响分析研究 | 第39页 |
3.5.2 影响城市中心区停车规模的其它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路网容量的城市中心区停车场合理规模预测研究 | 第43-61页 |
4.1 停车需求预测现有方法分析 | 第43-52页 |
4.1.1 停车需求总量预测模型 | 第43-44页 |
4.1.2 基于用地规模的停车需求预测 | 第44-46页 |
4.1.3 基于出行相关的停车需求预测 | 第46-50页 |
4.1.4 多元回归模型 | 第50页 |
4.1.5 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50-52页 |
4.2 模型创建的思路 | 第52-53页 |
4.3 基于路网容量的城市中心区停车场合理规模预测研究 | 第53-60页 |
4.3.1 城市中心区专用停车场合理规模预测研究 | 第53-54页 |
4.3.2 基于路网容量的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场合理规模预测模型 | 第54-58页 |
4.3.3 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场合理规模预测模型 | 第58-59页 |
4.3.4 基于路网容量的城市中心区停车场合理规模预测模型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基于路网容量的城市中心区停车场合理规模预测结果评价 | 第61-71页 |
5.1 预测结果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61-65页 |
5.1.1 预测评价指标准则 | 第61-62页 |
5.1.2 停车设施规划评价指标 | 第62-64页 |
5.1.3 预测结果评价指标 | 第64-65页 |
5.2 合理规模预测结果评价的方法 | 第65-67页 |
5.2.1 已有评价方法分析 | 第66-67页 |
5.2.2 结果评价选择方法 | 第67页 |
5.3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停车预测结果评价 | 第67-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重庆观音桥商圈停车合理规模预测 | 第71-88页 |
6.1 观音桥商圈的路网容量计算 | 第72-74页 |
6.1.1 观音桥商圈的路网现状 | 第72-73页 |
6.1.2 城市观音桥商圈的路网容量 | 第73-74页 |
6.2 观音桥商圈的停车现状分析 | 第74-80页 |
6.2.1 观音桥的停车泊位供用分析 | 第74-77页 |
6.2.2 观音桥商圈停车特性分析 | 第77-80页 |
6.3 观音桥商圈停车合理规模预测 | 第80-85页 |
6.3.1 观音桥商圈的专用停车场合理规模预测 | 第80-81页 |
6.3.2 观音桥商圈的公共停车场合理规模预测 | 第81-84页 |
6.3.3 观音桥商圈的路内停车场合理规模预测 | 第84-85页 |
6.3.4 观音桥商圈的停车场合理规模预测 | 第85页 |
6.4 观音桥商圈停车规模结果评价 | 第85-8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89页 |
7.1 主要成果 | 第88页 |
7.2 论文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