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对既有研究的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4.2 存在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形成机制分析 | 第18-28页 |
2.1 宏观审慎评估的框架及体系 | 第18-21页 |
2.1.1 宏观审慎评估的框架 | 第18-19页 |
2.1.2 宏观审慎评估的体系 | 第19-20页 |
2.1.3 宏观审慎评估的优势 | 第20-21页 |
2.2 商业银行实施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形成机制 | 第21-26页 |
2.2.1 宏观审慎评估的政策目标 | 第21页 |
2.2.2 宏观审慎评估的正向效应形成机制 | 第21-24页 |
2.2.3 宏观审慎评估的负向效应形成机制 | 第24-26页 |
2.3 影响宏观审慎评估效应的因素 | 第26-28页 |
2.3.1 政策时滞 | 第26页 |
2.3.2 遵守意愿和执行力度 | 第26-27页 |
2.3.3 宏观经济方面 | 第27-28页 |
第三章 A银行宏观审慎评估的实施状况分析 | 第28-37页 |
3.1 A银行总体发展状况 | 第28-29页 |
3.2 A银行实施宏观审慎评估的战略 | 第29-30页 |
3.2.1 创新发展,凝炼三大发展理念 | 第29页 |
3.2.2 转型发展,深化改革商业模式 | 第29-30页 |
3.2.3 特色发展,坚持差异化发展模式 | 第30页 |
3.3 A银行实施宏观审慎评估的措施 | 第30-37页 |
3.3.1 加强股权结构优化和资本充实 | 第30-32页 |
3.3.2 加强业务创新 | 第32-34页 |
3.3.3 强化内控管理与风险管理 | 第34-37页 |
第四章 A银行实施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分析 | 第37-46页 |
4.1 A银行实施宏观审慎评估的正向效应分析 | 第37-41页 |
4.1.1 资本充足水平不断提高 | 第37-38页 |
4.1.2 信贷过快增长势头得到一定遏制 | 第38-39页 |
4.1.3 强化利率定价的自律约束 | 第39页 |
4.1.4 信用风险可控度和财务稳健度良好 | 第39-40页 |
4.1.5 多元经营合理发展 | 第40-41页 |
4.2 A银行宏观审慎评估的负向效应分析 | 第41-43页 |
4.2.1 经营情况出现波动,资产配置受约束 | 第41-42页 |
4.2.2 负债端管理压力日趋显著 | 第42页 |
4.2.3 创新业务受抑制,业绩增长放缓 | 第42-43页 |
4.3 比较视角的A银行实施宏观审慎评估效应分析 | 第43-46页 |
4.3.1 资本充足方面 | 第44-45页 |
4.3.2 资产方面 | 第45页 |
4.3.3 业务方面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46-5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5.2.1 坚守风险底线,协调风险与发展的关系 | 第47-48页 |
5.2.2 持续充实资本,拓展资本补充机制 | 第48页 |
5.2.3 科学理性定价,提升利率管理能力水平 | 第48-49页 |
5.2.4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设一支新形势下高端人才队伍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