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松论文--马尾松论文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理论及其发展第14-15页
    1.2 人工林近自然改造技术和模式第15-18页
        1.2.1 间伐技术与模式第15-16页
        1.2.2 混交技术与模式第16-17页
        1.2.3 套种技术与模式第17-18页
    1.3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和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1 生物量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2 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试验地环境概况第22-24页
    2.1 地理位置第22页
    2.2 地质地貌及土壤第22页
    2.3 气象条件第22-23页
    2.4 植被类型第23-24页
第三章 试验研究方法第24-31页
    3.1 试验设计第24-25页
    3.2 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计算第25-27页
        3.2.1 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第25页
        3.2.2 灌木层及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第25页
        3.2.3 物种重要值的计算方法第25-26页
        3.2.4 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第26-27页
    3.3 生物量的调查与计算方法第27-30页
        3.3.1 乔木层生物量调查与计算第27-28页
        3.3.2 灌草层生物量调查与计算第28-29页
        3.3.3 套种树种及自然更新乔木生物量计算方法第29-30页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0-31页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第31-58页
    4.1 近自然改造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第31-46页
        4.1.1 科属种组成第31-32页
        4.1.2 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第32-43页
        4.1.3 物种多样性第43-46页
    4.2 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第46-53页
        4.2.1 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第46-48页
        4.2.2 对自然更新乔木生长的影响第48-50页
        4.2.3 对套种阔叶树种生长的影响第50-53页
    4.3 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第53-58页
        4.3.1 对马尾松生物量的影响第53-54页
        4.3.2 对自然更新乔木生物量的影响第54-55页
        4.3.3 对套种阔叶树生物量的影响第55-56页
        4.3.4 对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第56-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8-63页
    5.1 间伐处理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第58-59页
    5.2 间伐处理对林下套种阔叶树种生长的影响第59页
    5.3 间伐处理对自然更新树木生长的影响第59-60页
    5.4 间伐处理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第60-61页
    5.5 马尾松同龄纯林改造为异龄针阔混交林的可能性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附录第70-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OCS3抑制STAT5a信号通路调节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温室监测系统的设计及数据融合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