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26页 |
第一节 本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 第12-14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本研究的相关概念及文本选择 | 第14-19页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 | 第14-17页 |
二、 研究文本的选择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本论题的研究动态 | 第19-22页 |
一、 教科书在历史学视阈下的研究 | 第20-21页 |
二、 教科书在国家意识形态视阈下的研究 | 第21页 |
三、 教科书在教育文化学视阈下的研究 | 第21-22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框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2-26页 |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2-23页 |
二、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3页 |
三、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3-24页 |
四、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一章 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及教科书的渊源 | 第26-50页 |
第一节 苏俄新教育理论的早期传入及其影响 | 第26-30页 |
一、 苏俄新教育理论在中国早期的传入与传播 | 第27-29页 |
二、 苏俄新教育理论对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中共早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 | 第30-41页 |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教育体制的确立及推行 | 第31-34页 |
二、 抗日战争时期:适应抗战需要的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体系的创立 | 第34-38页 |
三、 解放战争时期:教育兼为解放战争服务和向“新型正规化”教育过度双重任务的实施 | 第38-39页 |
四、 革命根据地思想政治教科书的雏形及实践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国民党“党化教育”对现代中国教育的影响 | 第41-50页 |
一、 国民党“党化教育”政策的由来及演变 | 第41-45页 |
二、 “党化教育”对现代中国教育的影响 | 第45-50页 |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科书演变 | 第50-78页 |
第一节 “85 方案”以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科书演变 | 第50-62页 |
一、 “85 方案”以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历史演变 | 第50-59页 |
二、 “85 方案”以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的历史沿革 | 第59-62页 |
第二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首次大改革——“85 方案” | 第62-67页 |
一、 “85 方案”的实施背景 | 第63页 |
二、 “85 方案”的新课程体系及教科书建设概述 | 第63-67页 |
第三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次大改革——“98 方案” | 第67-72页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次大改革的时代背景 | 第67-69页 |
二、 “98 方案”的课程设置及教科书建设 | 第69-72页 |
第四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三次大改革——“05 方案” | 第72-78页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三次大改革的时代背景 | 第72-73页 |
二、 “05 方案”的课程设置及教科书建设 | 第73-78页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主要内容演进分析 | 第78-105页 |
第一节 《中共党史》教科书分析——以胡著《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和郑著《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为例 | 第78-90页 |
一、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成书背景及依据 | 第78-79页 |
二、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主要内容分析 | 第79-84页 |
三、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的主要特点与简要评价 | 第84-85页 |
四、 郑德荣《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第一版)成书背景与依据 | 第85-86页 |
五、 郑德荣《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第一版)主要内容分析 | 第86-88页 |
六、 郑德荣《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第一版)主要特点和简要评价 | 第88-90页 |
第二节 《中国革命史》教科书分析——以清华版《中国革命史》为例 | 第90-94页 |
一、 清华版《中国革命史》的成书背景及依据 | 第90页 |
二、 清华版《中国革命史》主要内容分析 | 第90-93页 |
三、 清华版《中国革命史》主要特点和简要评价 | 第93-94页 |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科书分析——以甘肃版《毛泽东思想概论》为例 | 第94-99页 |
一、 甘肃版《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成书背景 | 第94-95页 |
二、 甘肃版《毛泽东思想概论》主要内容分析 | 第95-98页 |
三、 甘肃版《毛泽东思想概论》主要特点与简要评价 | 第98-99页 |
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科书分析——以国定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 第99-105页 |
一、 国定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成书背景 | 第99页 |
二、 国定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分析 | 第99-103页 |
三、 国定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特点与简要评价 | 第103-105页 |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建设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105-123页 |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 第105-112页 |
一、 一般编写原则与“政治性第一”原则相统一 | 第105-107页 |
二、 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演变息息相关 | 第107-108页 |
三、 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紧密相连 | 第108-111页 |
四、 《中共党史》及其后续教科书,主要采用“革命史”的叙事范式 | 第111-112页 |
第二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112-123页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112-116页 |
二、 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建设若干思路与建议 | 第116-123页 |
结语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