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洼古聚湫沉积物特征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1 项目依托 | 第9页 |
| 1.1.2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7-23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19页 |
| 2.1.1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2.1.2 地质土壤 | 第18页 |
| 2.1.3 气象条件 | 第18页 |
| 2.1.4 自然植被 | 第18-19页 |
| 2.1.5 主要自然灾害 | 第19页 |
| 2.2 剖面选择与样品采集 | 第19-20页 |
| 2.3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 第3章 剖面物理特征 | 第23-37页 |
| 3.1 剖面物理形态特征 | 第23-24页 |
| 3.2 沉积物粒度分布的沉积学特征 | 第24-34页 |
| 3.2.1 剖面粒度组成特征 | 第24-28页 |
| 3.2.2 剖面粒度参数特征 | 第28-32页 |
| 3.2.3 沉积物粒度三角图特征 | 第32-33页 |
| 3.2.4 剖面沉积旋回特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 | 第33-34页 |
| 3.3 小结 | 第34-37页 |
| 第4章 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 第37-51页 |
| 4.1 常量元素 | 第37-43页 |
| 4.1.1 常量元素的环境意义 | 第37-38页 |
| 4.1.2 剖面常量元素分布特征 | 第38-41页 |
| 4.1.3 常量元素与平均粒径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3页 |
| 4.2 微量元素 | 第43-49页 |
| 4.2.1 微量元素的环境意义 | 第44-45页 |
| 4.2.2 剖面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 第45-47页 |
| 4.2.3 微量元素与平均粒径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9页 |
| 4.3 小结 | 第49-51页 |
| 第5章 黄土洼后小滩沟沉积环境分析 | 第51-55页 |
| 5.1 黄土洼后小滩沟的形成及流域面积 | 第51-52页 |
| 5.2 黄土洼后小滩沟水动力条件分析 | 第52页 |
| 5.3 黄土洼后小滩沟沉积物结构分析 | 第52-55页 |
| 5.3.1 次洪水沉积物沉积结构分析 | 第52-53页 |
| 5.3.2 洪水沉积物年际扰动结构分析 | 第53-55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