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地震解释与储层预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3页 |
0.1 选题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0.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0.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页 |
0.5 已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概况 | 第13-16页 |
1.1 研究区概况 | 第13-14页 |
1.1.1 研究区位置 | 第13页 |
1.1.2 区域勘探概况 | 第13-14页 |
1.2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4-16页 |
1.2.1 临江地区地质结构及构造格局 | 第14页 |
1.2.2 断陷构造发育与沉积充填特征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营城组火山岩地震解释及构造特征研究 | 第16-33页 |
2.1 营城组火山岩地层发育特征与喷发期次划分 | 第16-19页 |
2.1.1 火山岩地层发育特征 | 第16-17页 |
2.1.2 火山岩地层喷发旋回的划分 | 第17-18页 |
2.1.3 火山岩地层喷发期次的划分 | 第18-19页 |
2.2 营城组火山岩各地质界面精细地震解释 | 第19-22页 |
2.2.1 地震反射界面波组特征 | 第20-21页 |
2.2.2 层位及断层解释 | 第21-22页 |
2.3 速度研究与构造成图 | 第22-31页 |
2.4 临江地区营城组火山岩构造特征研究 | 第31-33页 |
2.4.1 各反射层构造特征 | 第31-32页 |
2.4.2 营城组火山岩地层断裂发育特征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营城组火山机构特征与火山岩相预测 | 第33-47页 |
3.1 营城组火山机构分布特征 | 第33-39页 |
3.1.1 火山机构地震响应特征 | 第33-34页 |
3.1.2 火山机构地震识别 | 第34-35页 |
3.1.3 火山机构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3.1.4 营城组火山岩火山机构演化特征 | 第37-39页 |
3.2 营城组火山岩相与相组合 | 第39-43页 |
3.2.1 火山岩相划分方法 | 第39-40页 |
3.2.2 火山岩相划分与相组合 | 第40-43页 |
3.3 营城组火山岩相分布特征 | 第43-47页 |
3.3.1 火山岩相识别技术 | 第43-44页 |
3.3.2 火山岩相分布特征 | 第44-47页 |
第四章 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及分布特征 | 第47-64页 |
4.1 营城组火山岩岩石物理特征分析 | 第47-50页 |
4.1.1 曲线预处理及横波预测 | 第47-48页 |
4.1.2 火山岩储层敏感弹性参数优选 | 第48-50页 |
4.2 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叠前地震预测 | 第50-56页 |
4.2.1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原理 | 第50-53页 |
4.2.2 火山岩岩性分布特征 | 第53-55页 |
4.2.3 火山岩储层分布特征 | 第55-56页 |
4.3 营城组火山岩裂缝地震预测 | 第56-58页 |
4.3.1 地震裂缝预测方法 | 第57页 |
4.3.2 各期次裂缝发育带分布特征 | 第57-58页 |
4.4 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烃类检测 | 第58-64页 |
4.4.1 地震烃类检测依据 | 第58-60页 |
4.4.2 烃类检测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第五章 有利勘探区带预测 | 第64-70页 |
5.1 营城组火山岩油气聚集规律分析 | 第64-68页 |
5.1.1 气藏分布特征 | 第64页 |
5.1.2 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 第64-66页 |
5.1.3 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 第66-68页 |
5.2 营城组火山岩有利区带预测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详细摘要 | 第76-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