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农村医疗制度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述 | 第17-28页 |
2.1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回顾 | 第17-18页 |
2.1.1 农村合作医疗的萌芽阶段 | 第17页 |
2.1.2 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及兴盛阶段 | 第17-18页 |
2.1.3 农村合作医疗的衰退阶段 | 第18页 |
2.1.4 农村合作医疗的恢复阶段 | 第18页 |
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进程 | 第18-20页 |
2.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立法的初步阶段 | 第18-19页 |
2.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立法的现状 | 第19-20页 |
2.3 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必要性及原则 | 第20-23页 |
2.3.1 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2.3.2 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原则 | 第22-23页 |
2.4 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 | 第23-28页 |
2.4.1 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3-24页 |
2.4.2 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 | 第24-28页 |
第三章 新疆新农合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8-34页 |
3.1 新疆新农合医疗制度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 第28-30页 |
3.1.1 政府支持力度缺乏 | 第28页 |
3.1.2 定点医疗机构效率低 | 第28-29页 |
3.1.3 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较差 | 第29-30页 |
3.2 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保障力度不够 | 第30-31页 |
3.2.1 农民参保的热情度不高 | 第30页 |
3.2.2 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 第30-31页 |
3.2.3 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 | 第31页 |
3.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内容不完善 | 第31-32页 |
3.3.1 缺乏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 | 第31-32页 |
3.3.2 报销范围较窄、受益率不高 | 第32页 |
3.3.3 定点医疗机构医药价格偏高 | 第32页 |
3.4 新疆新农合医疗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 第32-34页 |
3.4.1 缺乏独立的监管机构 | 第33页 |
3.4.2 没有完善的监管内容 | 第33页 |
3.4.3 缺少多样的监管方式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新疆新农合医疗制度的国外经验借鉴 | 第34-40页 |
4.1 国外医疗制度的内容与主要特点 | 第34-37页 |
4.1.1 发达国家医疗制度的内容与主要特点 | 第34-36页 |
4.1.2 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制度的内容与主要特点 | 第36-37页 |
4.2 国外和新疆新农合医疗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4.3 新疆新农合医疗制度的发展思路 | 第38-40页 |
4.3.1 国外医疗制度对新疆的启示 | 第38-39页 |
4.3.2 新疆新农合医疗制度的优化方向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新疆新农合医疗制度的优化设计 | 第40-46页 |
5.1 明确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责任 | 第40-42页 |
5.1.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 第40页 |
5.1.2 增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力度 | 第40-41页 |
5.1.3 提高合作医疗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 第41-42页 |
5.2 加大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象的保护力度 | 第42-43页 |
5.2.1 增强农民参保积极性 | 第42页 |
5.2.2 增加农民收入 | 第42-43页 |
5.2.3 解决存在的语言障碍 | 第43页 |
5.3 丰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容 | 第43-44页 |
5.3.1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 第43页 |
5.3.2 提高对常见病的报销比例 | 第43-44页 |
5.3.3 加强药品价格管理 | 第44页 |
5.4 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监管机制 | 第44-46页 |
5.4.1 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 第44-45页 |
5.4.2 完善监督管理的内容 | 第45页 |
5.4.3 设立多种形式的监管机制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