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

大跨度斜拉悬索组合体系桥梁换索施工监控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斜拉-悬索桥发展状况第10-11页
    1.2 桥梁施工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2页
    1.3 施工控制的方法第12-15页
        1.3.1 预测控制法第13-14页
        1.3.2 自适应控制法第14-15页
        1.3.3 线形回归分析法第15页
        1.3.4 监控方法研究评述第15页
    1.4 桥梁换索施工监控的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第17-19页
第二章 斜拉-悬索桥换索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第19-34页
    2.1 施工控制的内容第19-25页
        2.1.1 几何(变形)控制第20-21页
        2.1.2 拉索索力、吊杆索力控制第21-23页
        2.1.3 加劲梁和索塔应力控制第23页
        2.1.4 主塔变位测量第23页
        2.1.5 温度控制第23-24页
        2.1.6 稳定控制第24-25页
        2.1.7 安全控制第25页
    2.2 施工控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5-27页
        2.2.1 结构参数第25-26页
        2.2.2 施工工艺第26页
        2.2.3 施工监测第26页
        2.2.4 结构分析计算模型第26页
        2.2.5 温度变化第26-27页
        2.2.6 混凝土材料收缩、徐变第27页
        2.2.7 施工管理第27页
    2.3 依托工程换索施工监控方案第27-33页
        2.3.1 施工监控的原则第27-28页
        2.3.2 斜拉索的监控第28-29页
        2.3.3 桥面线形监控第29-31页
        2.3.4 加劲梁的监控第31-32页
        2.3.5 主塔的监控第32-33页
    2.4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乌江特大桥换索施工监控理论计算第34-56页
    3.1 本项目依托工程概况第34-35页
        3.1.1 工程背景第34-35页
        3.1.2 桥梁结构概况第35页
        3.1.3 加固设计技术标准第35页
    3.2 换索施工监控的内容与方法第35-39页
        3.2.1 加固施工的主要工作内容第35-37页
        3.2.2 加固施工总体施工顺序第37-38页
        3.2.3 施工监控的原则和方法第38-39页
    3.3 乌江特大桥初始状态数值模拟分析第39-55页
        3.3.1 计算参数取值第40页
        3.3.2 原结构静力计算分析第40-42页
        3.3.3 主缆的内力计算第42-43页
        3.3.4 吊索的内力计算第43-44页
        3.3.5 斜拉索的内力计算第44-45页
        3.3.6 加劲梁挠度计算第45-47页
        3.3.7 加劲梁内力计算第47-51页
        3.3.8 加劲梁应力计算第51页
        3.3.9 加劲梁加劲肋的内力计算第51-52页
        3.3.10 结构动力计算分析第52-54页
        3.3.11 结构计算分析结论第54-55页
        3.3.12 全桥斜拉索索力调整值第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工程实例桥换索施工过程理论及实测对比分析第56-84页
    4.1 施工过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6页
    4.2 加固施工阶段划分及斜拉索更换顺序第56-58页
        4.2.1 加固施工总体施工顺序第56-58页
    4.3 换索施工前监控测试及理论分析第58-64页
        4.3.1 桥面线形测量第58-59页
        4.3.2 主塔偏位测量结果第59-60页
        4.3.3 换索施工前斜拉索索力测试第60-64页
        4.3.4 换索施工前加劲梁、主塔应力测试第64页
    4.4 换索过程中斜拉索索力变化情况第64-70页
    4.5 换索过程中主梁的变形情况第70-72页
    4.6 换索前后主塔偏位第72-73页
    4.7 换索过程中主梁的应力响应第73-76页
    4.8 换索过程中主塔根部的应力响应第76-77页
    4.9 调索过程监控第77-83页
        4.9.1 调索施工监测的原则和目标第77页
        4.9.2 调索施工监测内容与方案第77-79页
        4.9.3 调索过程测试结果第79-83页
    4.10 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结论第84页
    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北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
下一篇: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在公路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