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陕北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陕北黄土地区区域概况第17-28页
    2.1 区域地理位置第17页
    2.2 地质环境条件概况第17-21页
        2.2.1 地形地貌第17-19页
        2.2.2 岩土体特性第19-20页
        2.2.3 地震活动第20-21页
    2.3 外动力环境概况第21-26页
        2.3.1 降雨特征第21-25页
        2.3.2 植被覆盖第25页
        2.3.3 人类活动第25-26页
    2.4 干线公路交通网概况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区域公路边坡灾害危险性分区指标体系构建第28-37页
    3.1 区域公路边坡灾害类型和特点第28-31页
        3.1.1 坡面侵蚀第28-29页
        3.1.2 泥流第29-30页
        3.1.3 边坡失稳第30-31页
    3.2 区域公路边坡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第31-35页
        3.2.1 岩土体特性第31-32页
        3.2.2 地形地貌因素第32-34页
        3.2.3 诱发因素第34页
        3.2.4 植被因素第34-35页
    3.3 危险性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5-36页
        3.3.1 分区指标的选取原则第35页
        3.3.2 分区指标体系的确定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陕北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灾害危险性分区及成图第37-61页
    4.1 基础数据与图件第37页
        4.1.1 基础数据和图件第37页
        4.1.2 资料预处理第37页
    4.2 公路边坡灾害危险性分区技术支持第37-40页
        4.2.1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第37-38页
        4.2.2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第38-40页
    4.3 区域公路边坡灾害危险性分区模型的建立第40-42页
        4.3.1 分区指标权重的计算第40-41页
        4.3.2 分区指标归一化处理第41页
        4.3.3 分区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4.4 区域公路边皮灾害危险性分区第42-60页
        4.4.1 区域公路边皮灾害危险性分区数据库建设第42-56页
        4.4.2 区域公路边坡灾害危险性分区计算第56-57页
        4.4.3 公路边坡灾害危险性分区及命名第57-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干线路网危险性评价及防治措施第61-68页
    5.1 干线路网危险性评价第61-63页
    5.2 路网边坡防治措施第63-67页
        5.2.1 Ⅰ区边坡防治措施第63-64页
        5.2.2 Ⅱ区边坡防治措施第64-66页
        5.2.3 Ⅲ区边坡防治措施第66-67页
    5.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结论及建议第68-70页
    主要结论第68页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再生混合料颗粒团强度评价及级配变化研究
下一篇:大跨度斜拉悬索组合体系桥梁换索施工监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