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抗震分析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混合梁斜拉桥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3 大跨度桥梁抗震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3页 |
1.3.1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大跨度桥梁抗震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4 桥梁抗震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1.4.1 反应谱分析理论 | 第13-14页 |
1.4.2 动力时程分析理论 | 第1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红水河大桥有限元分析与动力特性分析 | 第15-26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5-19页 |
2.1.1 主要技术标准 | 第15页 |
2.1.2 斜拉桥布置及结构设计 | 第15-17页 |
2.1.3 桥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第17-19页 |
2.2 有限元模拟方法 | 第19-20页 |
2.2.1 主要构件材料及性能 | 第19页 |
2.2.2 桥梁上部结构和桥墩的模拟 | 第19-20页 |
2.2.3 桥梁支座和基础的模拟 | 第20页 |
2.3 红水河大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20-25页 |
2.3.1 红水河混合梁斜拉桥自振频率 | 第21-22页 |
2.3.2 红水河混合梁斜拉桥部分振型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反应谱分析 | 第26-43页 |
3.1 混合梁斜拉桥地震反应谱计算分析 | 第27-42页 |
3.1.1 地震作用组合 | 第28页 |
3.1.2 反应谱计算说明 | 第28-29页 |
3.1.3 E1地震作用下反应谱结果和分析 | 第29-36页 |
3.1.4 E2地震作用下反应谱结果和分析 | 第36-42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地震时程响应计算分析 | 第43-74页 |
4.1 不考虑行波效应下地震响应计算分析 | 第43-70页 |
4.1.1 E1地震作用下时程响应结果和分析 | 第44-57页 |
4.1.2 E2地震作用下时程响应结果和分析 | 第57-70页 |
4.2 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在各工况下的结果对比 | 第70-73页 |
4.2.1 关键位置的内力及应力对比分析 | 第70-72页 |
4.2.2 控制截面位置的位移对比分析 | 第72-7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混合梁斜拉桥在非一致激励和强余震下的地震响应 | 第74-83页 |
5.1 考虑行波效应的地震响应分析计算 | 第74-78页 |
5.1.1 计算假定 | 第74-75页 |
5.1.2 行波效应对结构位移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75-76页 |
5.1.3 行波效应对结构内力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76-78页 |
5.2 强余震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78-82页 |
5.2.1 余震对结构位移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79-81页 |
5.2.2 余震对结构应力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81-8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结论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