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 系统动力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 第10-13页 |
1.3.1 系统动力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11-12页 |
1.3.2 系统动力学能解决的问题 | 第12页 |
1.3.3 系统动力学研究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行性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分析和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15-29页 |
2.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 第15-16页 |
2.2 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与满意度 | 第16-17页 |
2.2.1 服务质量的概念 | 第16页 |
2.2.2 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3 满意度的概念 | 第17页 |
2.3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24页 |
2.3.1 外部因素 | 第17-19页 |
2.3.2 内部因素 | 第19-22页 |
2.3.3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指标分析 | 第22-24页 |
2.3.4 指标权重 | 第24页 |
2.4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24-28页 |
2.4.1 系统动力学处理问题的过程 | 第25页 |
2.4.2 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 第25-28页 |
2.4.3 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 VENSIM 简介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城市公交服务水平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 第29-38页 |
3.1 常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 第29-36页 |
3.1.1 明确问题和系统边界 | 第29-31页 |
3.1.2 建模的目标 | 第31页 |
3.1.3 系统要素因果关系与反馈回路分析 | 第31-36页 |
3.1.4 模型的流图 | 第36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城市公交服务水平系统动力学模型实证分析 | 第38-62页 |
4.1 北京市公共交通现状 | 第38-40页 |
4.1.1 北京市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 第38页 |
4.1.2 北京市公共交通现状和问题 | 第38-40页 |
4.2 模型初始值和基础参数的确定 | 第40-44页 |
4.2.1 重要参数估计 | 第40-43页 |
4.2.2 状态变量的初始值 | 第43-44页 |
4.3 城市公交服务水平 SD 模型的方程 | 第44-50页 |
4.3.1 状态变量和速率变量 | 第44页 |
4.3.2 SD 模型的方程 | 第44-50页 |
4.4 模型检验 | 第50-51页 |
4.5 模型的政策模拟与情景分析 | 第51-58页 |
4.5.1 基础情景的发展趋势预测 | 第51-52页 |
4.5.2 政策调控和效果分析 | 第52-58页 |
4.6 政策和管理实务建议 | 第58-61页 |
4.6.1 城市规划政策建议 | 第58-59页 |
4.6.2 交通供给政策建议 | 第59页 |
4.6.3 交通需求政策建议 | 第59-60页 |
4.6.4 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建议 | 第60-6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