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东北民歌三个审美主体的方向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绪论第9-11页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9页
    二、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第9页
    三、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第9-10页
    四、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第10-11页
第一章 东北民歌第一审美主体(词曲作者)的方向研究第11-35页
    一、 第一审美主体的艺术地位第11页
    二、 第一审美主体的艺术修养第11-23页
        (一) 艺术知识第12页
        (二) 音乐知识第12-13页
        (三) 东北民歌知识第13-18页
        (四) 把握东北民歌的审美特征第18-21页
        (五) 感受东北民歌的艺术影响第21-23页
    三、 第一审美主体的“一度创作”第23-30页
        (一) 作品的思想内容第23-28页
        (二) 作品的艺术形式第28-30页
    四、 第一审美主体的艺术创新第30-33页
    注释第33-35页
第二章 东北民歌第二审美主体(演唱者、伴奏者)的方向研究第35-49页
    一、 第二审美主体的艺术地位第35页
    二、 第二审美主体的艺术修养第35-42页
        (一) 解读作品能力第35-36页
        (二) 艺术思维能力第36-38页
        (三) 心理素质第38-41页
        (四) 把控演唱艺术流派的风格特色第41-42页
        (五) 全面的艺术表演能力第42页
    三、 第二审美主体的“二度创作”第42-47页
        (一) 东北民歌的演唱第42-46页
        (二) 东北民歌的表演技巧第46-47页
        (三) 东北民歌的乐队伴奏第47页
    四、 第二审美主体的艺术创新第47-48页
    注释第48-49页
第三章 东北民歌第三审美主体(受众)的方向研究第49-54页
    一、 第三审美主体的艺术地位第49页
    二、 第三审美主体的艺术修养第49-51页
        (一) 音乐知识第49页
        (二) 东北民歌知识第49-50页
        (三) 心理素质第50-51页
    三、 第三审美主体的“三度创作”第51-52页
        (一) 在鉴赏中再创造第51页
        (二) 审美情感的再创造第51页
        (三) 审美心理结构的再创造第51页
        (四) 音乐文化思想的再创造第51-52页
        (五) 审美评价中的再创造第52页
    四、 第三审美主体的艺术创新第52-53页
        (一) 审美意识的创新第52页
        (二) 审美方法的创新第52-53页
        (三) 审美手段的创新第53页
    注释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莫扎特钢琴幻想曲演奏研究
下一篇:蒙古族民歌在中国手风琴作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