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立论依据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军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军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主要理论 | 第17-19页 |
2.1.1 企业战略的基本形式 | 第17页 |
2.1.2 资源与能力分析 | 第17-18页 |
2.1.3 企业战略转型 | 第18-19页 |
2.2 主要方法与工具 | 第19-24页 |
2.2.1 企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第19-20页 |
2.2.2 波特产业竞争五力模型 | 第20-22页 |
2.2.3 SWOT分析法 | 第22-23页 |
2.2.4 定量战略规划矩阵(QSPM矩阵) | 第23-24页 |
3 山西F军工企业发展典型问题分析 | 第24-27页 |
3.1 山西F军工企业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3.1.1 主营业务 | 第24页 |
3.1.2 人才和科技 | 第24页 |
3.1.3 营业状况 | 第24-25页 |
3.2 山西F军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 第25-26页 |
3.3 山西F军工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27页 |
4 山西F军工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 第27-35页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27-31页 |
4.1.1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7-28页 |
4.1.2 政治环境分析 | 第28-29页 |
4.1.3 技术环境分析 | 第29-30页 |
4.1.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第30-31页 |
4.2 产业环境分析 | 第31-32页 |
4.2.1 竞争者威胁 | 第31页 |
4.2.2 新进入者威胁 | 第31页 |
4.2.3 潜在进入者的压力 | 第31-32页 |
4.2.4 供方议价能力 | 第32页 |
4.2.5 买方议价能力 | 第32页 |
4.3 内部资源与环境能力分析 | 第32-35页 |
4.3.1 有形资源分析 | 第32-33页 |
4.3.2 无形资源分析 | 第33-34页 |
4.3.3 人力资源分析 | 第34-35页 |
4.3.4 营销能力分析 | 第35页 |
5 山西F军工企业发展战略分析与选择 | 第35-56页 |
5.1 SWOT分析 | 第35-40页 |
5.1.1 山西F军工企业的优势 | 第35-37页 |
5.1.2 山西F军工企业的劣势 | 第37页 |
5.1.3 山西F军工企业的机会 | 第37-38页 |
5.1.4 山西F军工企业的威胁 | 第38-40页 |
5.2 可供选择战略分析 | 第40-44页 |
5.2.1 优势-机会(SO)战略 | 第40-41页 |
5.2.2 劣势-机会(WO)战略 | 第41页 |
5.2.3 优势-威胁(ST)战略 | 第41-42页 |
5.2.4 劣势-威胁(WT)战略 | 第42-44页 |
5.3 战略选择(QSPM分析) | 第44-54页 |
5.3.1 关键外部因素和关键内部因素 | 第44-48页 |
5.3.2 关键外部因素和关键内部因素权重确定 | 第48-49页 |
5.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9-54页 |
5.4 山西F军工企业发展战略确定 | 第54-56页 |
5.4.1 战略目标 | 第54页 |
5.4.2 确定原则 | 第54-55页 |
5.4.3 战略确定 | 第55-56页 |
6 山西F军工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建议与对策 | 第56-57页 |
6.1 转变传统、被动发展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 第56页 |
6.2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机制 | 第56页 |
6.3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力度 | 第56页 |
6.4 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 第56-57页 |
6.5 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第57页 |
6.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企业竞争软实力 | 第57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57-59页 |
7.1 结论 | 第57-58页 |
7.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