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关于公共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 第12-13页 |
2、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 第13-16页 |
3、文献述评 | 第16页 |
(四) 研究思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1、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五)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7-19页 |
1、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8-19页 |
二、公共政策有效性的界定 | 第19-25页 |
(一) 公共政策有效性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公共政策的目标:效率、效益 | 第19-20页 |
2、公共政策的价值:公共性 | 第20页 |
3、公共政策的影响力:稳定性 | 第20-21页 |
4、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可接受性 | 第21页 |
(二) 公共政策有效性缺失造成的危害 | 第21-25页 |
1、扰乱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 第21-22页 |
2、削弱政策的权威性 | 第22-23页 |
3、破坏公共政策体系 | 第23页 |
4、损害政府公信力 | 第23-25页 |
三、托马斯公民参与决策理论概述 | 第25-31页 |
(一) 核心理论 | 第25-28页 |
1、政策问题的质量约束 | 第26页 |
2、政策可接受性 | 第26-28页 |
(二) 公民参与决策的技术方法 | 第28-31页 |
1、以获取政策信息为目标的公民参与 | 第28-29页 |
2、以增进政策接受性为目标的公民参与 | 第29-31页 |
四、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性缺失的现状 | 第31-40页 |
(一) 政策质量要求高,政策可接受性要求低类型的政策失效 | 第31-34页 |
1、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规划失败案例 | 第32页 |
2、公民参与决策理论模型视角下对六里屯垃圾焚烧厂规划失败的分析 | 第32-34页 |
(二) 政策可接受性要求高,政策质量要求低类型的政策失效 | 第34-36页 |
1、张北县“草原天路”收费政策取消案例 | 第34-35页 |
2、公民参与决策理论模型视角下对“草原天路”收费政策取消的分析 | 第35-36页 |
(三) 政策质量要求和政策可接受性要求都较高类型的政策失效 | 第36-40页 |
1、山西临汾“煤改气”政策失效案例 | 第37-38页 |
2、公民参与决策理论模型视角下对临汾“煤改气”政策失效的分析 | 第38-40页 |
五、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 第40-45页 |
(一) 决策目标偏离公共利益 | 第40-41页 |
(二) 公共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 | 第41-42页 |
(三) 公民参与程度和方式不当 | 第42-43页 |
(四) 决策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 | 第43-45页 |
六、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性的路径选择 | 第45-54页 |
(一) 树立公共利益目标 | 第45-47页 |
1、改变传统决策理念,建设责任政府 | 第45-46页 |
2、增强地方政府官员和公民的公共利益意识 | 第46页 |
3、完善对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 | 第46-47页 |
(二)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决策质量 | 第47-49页 |
1、提升公共决策者的综合素质 | 第47-48页 |
2、拓宽获取决策信息的渠道 | 第48-49页 |
3、充分发挥决策咨询系统的作用 | 第49页 |
(三) 提高公众对政策的接受性 | 第49-52页 |
1、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 | 第49-50页 |
2、完善政府决策回应机制 | 第50-51页 |
3、确定适当的公民参与程度和方式 | 第51-52页 |
(四) 完善公共决策体制 | 第52-54页 |
1、规范政府决策程序 | 第52页 |
2、强化政策决策监督机制 | 第52-53页 |
3、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