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9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2.1 概念 | 第9-15页 |
2.1.1 概念的定义及其分类 | 第9-10页 |
2.1.2 概念结构的相关理论 | 第10-12页 |
2.1.3 概念形成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2.1.4 心理结构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2 中国梦的相关研究 | 第15-21页 |
2.2.1 中国梦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2 中国梦的提出与历史演进 | 第17-19页 |
2.2.3 中国梦内涵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第三部分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21页 |
3.2 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第四部分 天津市初中生中国梦的认知研究 | 第22-24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4.3 研究程序 | 第22-24页 |
4.3.1 搜集调查资料 | 第22-23页 |
4.3.2 搜集资料的整理 | 第23-24页 |
4.3.3 确定分析体系 | 第24页 |
4.3.4 项目的编码与数据处理 | 第24页 |
第五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4-31页 |
5.1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认知总体情况 | 第24-27页 |
5.1.1 数据搜集情况 | 第24-25页 |
5.1.2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整体认知类型 | 第25-26页 |
5.1.3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总体认知表征结构 | 第26-27页 |
5.2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认知差异 | 第27-31页 |
5.2.1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认知高频词 | 第27-28页 |
5.2.2 天津市中学生中国梦认知的性别差异 | 第28-29页 |
5.2.3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认知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 | 第29-30页 |
5.2.4 天津市中学生中国梦的外显与内隐认知差异 | 第30-31页 |
第六部分 讨论 | 第31-39页 |
6.1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认知的总体情况 | 第31-36页 |
6.1.1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整体认知类型 | 第31-32页 |
6.1.2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总体认知表征结构 | 第32-36页 |
6.2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认知差异 | 第36-37页 |
6.2.1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认知的性别差异 | 第36页 |
6.2.2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认知高频词外显与内隐认知的差异 | 第36-37页 |
6.3 研究的不足和局限 | 第37页 |
6.4 教育建议 | 第37-39页 |
6.4.1 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国家现状 | 第37-38页 |
6.4.2 树立中国梦的正确认知观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