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天津市初中生“中国梦”的外显和内隐认知与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部分 引言第9页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第9-21页
    2.1 概念第9-15页
        2.1.1 概念的定义及其分类第9-10页
        2.1.2 概念结构的相关理论第10-12页
        2.1.3 概念形成相关研究第12-13页
        2.1.4 心理结构的研究方法第13-15页
    2.2 中国梦的相关研究第15-21页
        2.2.1 中国梦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2.2.2 中国梦的提出与历史演进第17-19页
        2.2.3 中国梦内涵的相关研究第19-21页
第三部分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21-22页
    3.1 问题提出第21页
    3.2 研究的意义第21-22页
第四部分 天津市初中生中国梦的认知研究第22-24页
    4.1 研究假设第22页
    4.2 研究对象第22页
    4.3 研究程序第22-24页
        4.3.1 搜集调查资料第22-23页
        4.3.2 搜集资料的整理第23-24页
        4.3.3 确定分析体系第24页
        4.3.4 项目的编码与数据处理第24页
第五部分 研究结果第24-31页
    5.1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认知总体情况第24-27页
        5.1.1 数据搜集情况第24-25页
        5.1.2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整体认知类型第25-26页
        5.1.3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总体认知表征结构第26-27页
    5.2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认知差异第27-31页
        5.2.1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认知高频词第27-28页
        5.2.2 天津市中学生中国梦认知的性别差异第28-29页
        5.2.3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认知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第29-30页
        5.2.4 天津市中学生中国梦的外显与内隐认知差异第30-31页
第六部分 讨论第31-39页
    6.1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认知的总体情况第31-36页
        6.1.1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整体认知类型第31-32页
        6.1.2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总体认知表征结构第32-36页
    6.2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的认知差异第36-37页
        6.2.1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认知的性别差异第36页
        6.2.2 天津市中学生关于中国梦认知高频词外显与内隐认知的差异第36-37页
    6.3 研究的不足和局限第37页
    6.4 教育建议第37-39页
        6.4.1 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国家现状第37-38页
        6.4.2 树立中国梦的正确认知观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的培养探究--以岳麓版历史教科书为例
下一篇: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