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 选题的原因与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二)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题桥记》与《私奔相如》的组织结构比较 | 第15-23页 |
1.1. 《题桥记》曲牌联套的组织结构 | 第15-20页 |
1.1.1. 【中吕·耍孩儿】的活用 | 第16-17页 |
1.1.2. 曲间宾白较多 | 第17-19页 |
1.1.3. 外脚按喝的介入 | 第19-20页 |
1.2. 《私奔相如》曲牌联套的组织结构 | 第20-23页 |
1.2.1. 楔子的设置 | 第20-21页 |
1.2.2. 曲间宾白较少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题桥记》与《私奔相如》的叙事结构比较 | 第23-36页 |
2.1. 《题桥记》:顺应时代的改编 | 第24-26页 |
2.1.1. 文君由“新寡”变为“尚未婚配” | 第24-25页 |
2.1.2. 从“趁夜私奔”变为“明媒正娶” | 第25页 |
2.1.3. 相如荣归,“赐金”卓王孙 | 第25-26页 |
2.2. 《私奔相如》:历史故事的裁剪 | 第26-30页 |
2.2.1. 文君驾车 | 第27-29页 |
2.2.2. 相如欲纳茂陵女 | 第29-30页 |
2.3. 相同情节的不同编排 | 第30-36页 |
2.3.1. 题桥的时间点不同 | 第30-32页 |
2.3.2. 琴挑的动机不同 | 第32-33页 |
2.3.3. 卓夫妇地位不同 | 第33-35页 |
2.3.4. 相如出仕的方式不同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题桥记》与《私奔相如》的艺术特色比较 | 第36-44页 |
3.1. 艺术特色分析 | 第36-40页 |
3.1.1. 《题桥记》:关目紧凑热闹,宾白诙谐幽默 | 第36-38页 |
3.1.2. 《私奔相如》:关目剪裁严谨,唱白清丽别致 | 第38-40页 |
3.2. 形成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3.2.1. 作家生平 | 第40-42页 |
3.2.2. 创作环境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