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熔盐法制备氮化碳、氮化铝、氮化硼及硼碳氮粉体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2-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1.1 氮化物粉体的研究背景第13-20页
        1.1.1 氮化物粉体的分类及性质第13-14页
        1.1.2 氮化物粉体的应用第14-16页
        1.1.3 氮化物粉体的制备方法第16-20页
    1.2 熔盐法第20-24页
        1.2.1 熔盐的性质第20-22页
        1.2.2 熔盐法的优点第22-23页
        1.2.3 熔盐的选择第23-24页
    1.3 论文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实验第26-35页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26-27页
        2.1.1 实验原料第26页
        2.1.2 实验设备第26-27页
    2.2 实验工艺流程第27-28页
    2.3 实验方法第28-35页
        2.3.1 合成氮化碳实验方案第28-29页
        2.3.2 合成氮化铝实验方案第29-30页
        2.3.3 合成氮化硼实验方案第30-31页
        2.3.4 合成硼碳氮实验方案第31-32页
        2.3.5 粉体的表征第32-33页
        2.3.6 光催化活性测定第33-34页
        2.3.7 吸附性能测定第34-35页
第3章 熔盐法合成四方管状氮化碳粉体第35-49页
    3.1 氮化碳合成工艺条件研究第35-39页
        3.1.1 反应温度对合成氮化碳的影响第35-38页
        3.1.2 保温时间对合成氮化碳的影响第38-39页
    3.2 氮化碳粉体的表征第39-43页
        3.2.1 四方管状氮化碳XPS表征第39-41页
        3.2.2 四方管状氮化碳TEM表征第41-42页
        3.2.3 四方管状氮化碳BET表征第42页
        3.2.4 四方管状氮化碳UV- vis表征第42-43页
    3.3 四方管状氮化碳合成机理分析第43页
    3.4 氮化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第43-46页
    3.5 氮化碳粉体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第46-48页
    3.6 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熔盐法合成氮化铝粉体第49-59页
    4.1 以铝粉为原料合成氮化铝粉体第49-55页
        4.1.1 熔盐种类对合成氮化铝的影响第49-50页
        4.1.2 反应温度对合成氮化铝的影响第50-51页
        4.1.3 反应时间对合成氮化铝的影响第51页
        4.1.4 熔盐/反应物质量比对合成氮化铝的影响第51-52页
        4.1.5 三聚氰胺用量对合成氮化铝的影响第52-53页
        4.1.6 氮化铝显微结构表征第53-55页
    4.2 以氧化铝粉为原料合成氮化铝粉体第55-57页
        4.2.1 反应温度对合成氮化铝的影响第55页
        4.2.2 Al粉加入量对合成氮化铝的影响第55-56页
        4.2.3 氮化铝SEM表征第56-57页
        4.2.4 氮化铝TEM表征第57页
    4.3 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熔盐法合成氮化硼粉体第59-71页
    5.1 以Na C l-KCl为熔盐介质合成氮化硼第59-67页
        5.1.1 反应温度对合成氮化硼的影响第59-60页
        5.1.2 氮/硼摩尔比对合成氮化硼的影响第60页
        5.1.3 熔盐/反应物质量比对合成氮化硼的影响第60-64页
        5.1.4 氮化硼合成机理分析第64-65页
        5.1.5 氮化硼XPS表征第65-66页
        5.1.6 氮化硼Raman和PL表征第66-67页
    5.2 以Li C l-KC l为熔盐介质合成氮化硼第67-70页
        5.2.1 反应温度对合成氮化硼的影响第67-68页
        5.2.2 氮/硼摩尔比对合成氮化硼的影响第68-69页
        5.2.3 熔盐/反应物质量比对合成氮化硼的影响第69页
        5.2.4 氮化硼形貌表征第69-70页
    5.3 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熔盐法合成硼碳氮粉体第71-81页
    6.1 熔盐种类对合成硼碳氮的影响第71-72页
    6.2 不同碳掺杂量的硼碳氮的表征第72-79页
        6.2.1 硼碳氮XRD表征第72-73页
        6.2.2 硼碳氮FTIR表征第73页
        6.2.3 硼碳氮Ranman表征第73-74页
        6.2.4 硼碳氮XPS表征第74-75页
        6.2.5 硼碳氮形貌表征第75-77页
        6.2.6 硼碳氮BET表征第77-78页
        6.2.7 硼碳氮UV- vis表征第78-79页
    6.3 硼碳氮粉体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第79-80页
    6.4 小结第80-81页
第7章 结论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1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1-92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橡胶减振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爆破对深部分区破裂化围岩的扰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