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基础理论、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

电气化铁路对电力贯通线感应电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2-13页
第2章 电气化铁路对电力贯通线电磁耦合机理研究第13-23页
    2.1 容性耦合机理研究第13-14页
        2.1.1 静电感应电压的计算第13页
        2.1.2 线路分布电容的计算第13-14页
    2.2 阻性耦合机理研究第14-19页
        2.2.1 电气化铁路沿线地电位的计算第14-18页
        2.2.2 电力贯通线承担牵引回流分析第18-19页
    2.3 感性耦合机理研究第19-22页
        2.3.1 电磁感应电压和互感系数的计算第19-20页
        2.3.2 考虑钢轨泄漏电流时感应电压的计算第20-21页
        2.3.3 单芯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的计算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架空电力贯通线感应电特性研究第23-42页
    3.1 牵引供电系统与架空电力贯通线统一建模第23-27页
        3.1.1 系统仿真模型建立第23-25页
        3.1.2 仿真模型有效性验证第25-27页
    3.2 电气化铁路对架空电力贯通线容性耦合分析第27-31页
        3.2.1 接近距离对静电感应电压的影响第28页
        3.2.2 平行长度对静电感应电流的影响第28-29页
        3.2.3 供电方式对静电感应电压和电流的影响第29-31页
    3.3 电气化铁路对架空电力贯通线阻性耦合分析第31-36页
        3.3.1 牵引变电所接地网对地电位的影响第31-32页
        3.3.2 土壤电阻率对地电位的影响第32页
        3.3.3 接近距离对地电位的影响第32-33页
        3.3.4 牵引负荷和供电方式对地电位的影响第33-34页
        3.3.5 两端接地线路承担牵引回流分析第34-36页
    3.4 电气化铁路对架空电力贯通线感性耦合分析第36-41页
        3.4.1 钢轨屏蔽作用对感应电的影响第37-39页
        3.4.2 架空线长度对感应电的影响第39-40页
        3.4.3 供电方式对感应电压的影响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电缆电力贯通线感应电特性研究第42-59页
    4.1 AT供电方式牵引供电系统与电力电缆统一建模第42-46页
        4.1.1 AT牵引供电系统建模第42-44页
        4.1.2 电力电缆建模第44页
        4.1.3 电缆模型有效性验证第44-46页
    4.2 单芯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压影响因素分析第46-52页
        4.2.1 电缆护层保护器接地方式和线芯电流对金属护层感应电压的影响第46-48页
        4.2.2 电缆长度对金属护层感应电压的影响第48-49页
        4.2.3 牵引供电系统电流分布对金属护层感应电压的影响第49-52页
    4.3 单芯电缆护层保护器不同接地方式研究第52-56页
        4.3.1 护层保护器不同接地方式下金属护层环流分析第52-55页
        4.3.2 金属护层环流影响因素分析第55-56页
        4.3.3 护层保护器不同接地方式对比分析第56页
    4.4 三芯电缆电力贯通线金属护层电流影响因素分析第56-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电力贯通线感应电防护措施分析第59-65页
    5.1 容性耦合防护措施分析第59页
    5.2 阻性耦合防护措施分析第59-60页
    5.3 感性耦合防护措施分析第60-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实践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运营动车组车轨回流耦合特性研究
下一篇:计及多工况燃弧的高速铁路车网建模及电磁暂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