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水下机器人可调螺距螺旋桨的并联变距机构设计与运动性能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1.1 课题来源第12页
        1.1.2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第14-18页
        1.2.1 水下机器人中的可调螺距螺旋桨机构第14-17页
        1.2.2 具有一维移动和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第17-18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变距机构与具有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水下机器人设计第20-34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变距机构的方案设计第20-23页
        2.2.1 变距机构方案比较第20-22页
        2.2.2 倾斜盘与桨叶螺距角的运动关系第22-23页
    2.3 用于变距的并联机构构型创新设计第23-29页
        2.3.1 并联机构的支链类型第23-24页
        2.3.2 并联机构的构型创新设计第24-27页
        2.3.3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自由度计算第27-29页
    2.4 具有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水下机器人设计第29-32页
        2.4.1 调距螺旋桨在水下机器人中的布置第29-30页
        2.4.2 具有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水下机器人运动协调控制第30-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第34-48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建模第34-42页
        3.2.1 坐标变换矩阵第34-35页
        3.2.2 运动学逆解第35-38页
        3.2.3 速度雅克比矩阵第38-42页
    3.3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建模第42-47页
        3.3.1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速度与加速度映射第42-45页
        3.3.2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受力分析第45-46页
        3.3.3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运动性能分析第48-58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奇异性第48-50页
        4.2.1 雅克比矩阵的代数行列式第48-50页
        4.2.2 奇异位形示例第50页
    4.3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第50-54页
        4.3.1 工作空间影响因素第50-52页
        4.3.2 工作空间求解第52-54页
    4.4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灵巧性第54-55页
        4.4.1 灵巧性建模第54-55页
        4.4.2 实例分析第55页
    4.5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静刚度第55-57页
        4.5.1 静刚度建模第55-56页
        4.5.2 实例分析第56-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虚拟样机建模与控制仿真第58-68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虚拟样机模型第58-61页
        5.2.1 SimMechanics基本模块第58-59页
        5.2.2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简化第59-60页
        5.2.3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SimMechanics模型第60-61页
    5.3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验证第61-63页
        5.3.1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第61-63页
        5.3.2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验证第63页
    5.4 PS-RRS-2RUS并联机构的模型控制仿真分析第63-67页
        5.4.1 机构控制策略第63-64页
        5.4.2 基于铰点空间的PID控制器设计第64-65页
        5.4.3 PS-RRS-2RUS并联机构控制仿真第65-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第78-80页
附录第80-82页
    附录A第80-81页
    附录B第81-82页
学位论文评阋及答辩情况表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遗传蝙蝠算法的产品拆卸序列规划研究
下一篇:基于MODIS卫星数据的水面积提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