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1.1 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的现状 | 第10页 |
1.1.2 我国体育馆的建设情况 | 第10-12页 |
1.1.3 体育馆相关概念及类型界定 | 第12-15页 |
1.2 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 第15-16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4 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 第20-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5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2 西安市高校体育馆调查与分析 | 第24-48页 |
2.1 西安地区气候特点 | 第24-27页 |
2.2 调研概述 | 第27-35页 |
2.2.1 调研对象 | 第27页 |
2.2.2 调研内容 | 第27-34页 |
2.2.3 统计与分析 | 第34-35页 |
2.3 体育馆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 | 第35-45页 |
2.3.1 室内热物理参数测试 | 第35-42页 |
2.3.2 问卷调查分析 | 第42-44页 |
2.3.3 室内热环境分析 | 第44-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3 运动状态下的热舒适分析 | 第48-62页 |
3.1 新陈代谢与人体热平衡 | 第48-49页 |
3.2 影响新陈代谢率的因素及其估算方法 | 第49-53页 |
3.2.1 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因素 | 第49-51页 |
3.2.2 新陈代谢率的估算方法 | 第51-52页 |
3.2.3 各种运动水平的新陈代谢率 | 第52-53页 |
3.3 实验测量不同运动水平的心率 | 第53-56页 |
3.4 人体动态热舒适评价 | 第56-61页 |
3.4.1 人在动态热环境中的热反应 | 第57-58页 |
3.4.2 人体动态热舒适区域的拓展 | 第58-59页 |
3.4.3 人体动态热舒适的评价 | 第59-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高校体育馆室内热环境被动式设计研究 | 第62-90页 |
4.1 被动式降温技术概述 | 第62-67页 |
4.1.1 自然通风 | 第63-65页 |
4.1.2 遮阳 | 第65-66页 |
4.1.3 夜间通风 | 第66-67页 |
4.2 影响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因素 | 第67-68页 |
4.3 不同围护结构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 | 第68-74页 |
4.3.1 Ecotect 软件分析 | 第68-69页 |
4.3.2 不同围护结构的室内温度分析 | 第69-74页 |
4.4 通风口形式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 | 第74-89页 |
4.4.1 airpak 软件分析技术路线 | 第74-76页 |
4.4.2 自然通风潜力分析 | 第76-77页 |
4.4.3 优化前室内热环境的模拟分析 | 第77-81页 |
4.4.4 方案一:加设风帽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 第81-83页 |
4.4.5 方案二:风帽数量变化对室内风速场的影响 | 第83-86页 |
4.4.6 方案三:进风口面积变化对室内风速场的影响 | 第86-8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5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图目录 | 第98-100页 |
表目录 | 第100-102页 |
附录 | 第102-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