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新乡土写作”的发生:新世纪长篇乡土小说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3-38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第14-23页
        一、新世纪长篇乡土小说的文学考量第15-18页
        二、作为文学活动的新乡土写作第18-19页
        三、新乡土写作的问题意识第19-23页
    第二节 新世纪乡土小说研究现状第23-33页
        一、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整体性研究第23-28页
        二、新世纪乡土小说的专项研究第28-33页
    第三节 概念辨析、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第33-38页
        一、概念辨析第33-36页
        二、基本思路第36-37页
        三、研究方法第37-38页
第一章 何谓“新乡土写作”第38-71页
    第一节 新乡土小说的探索与发展第39-42页
        一、新乡土小说的“新”与“变”第39-40页
        二、新乡土文学的世纪讨论第40-42页
    第二节 新乡土写作的概念界定第42-49页
        一、新乡村事实:新乡土写作的逻辑起点第42-44页
        二、新视野、新思想和新方法:新乡土写作的根本动力第44-47页
        三、新乡土写作:以“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第47-49页
    第三节 新乡土写作的“新”特征第49-71页
        一、发现农民:现代乡村的主体性问题第50-52页
        二、新乡土写作的“农民性”特征第52-54页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第54-56页
        四、作为“中国经验”组成部分的新乡土经验第56-63页
        五、纳入“中国故事”的中国乡村新故事第63-71页
第二章 中国乡村的世纪转型与新乡土写作的“新经验”第71-102页
    第一节 中国乡村的世纪转型与文学之变第71-75页
        一、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的社会转型第71-73页
        二、传统乡村的文化裂变第73-75页
    第二节 新世纪、新乡村与新乡土经验的获取第75-88页
        一、新乡土经验的陌生化第76-78页
        二、扎根生活:重建乡土小说与乡土的血肉联系第78-80页
        三、“感知”与“认知”间的新乡土经验获取模式第80-84页
        四、新乡土经验获取的新方法和可疑性第84-88页
    第三节 现代乡村叙事经验的承续与发展第88-102页
        一、“鲁迅风”式乡土小说的前世今生第88-93页
        二、“田园牧歌”:中国乡土小说浪漫的抒情传统第93-99页
        三、乡土小说的“追踪式”描写第99-102页
第三章 中国乡村新故事的文学书写第102-152页
    第一节 “新合作化小说”与“乡村新人”形象的重塑第103-118页
        一、从合作化小说到“新合作化小说”:遮蔽历史与被历史遮蔽第104-109页
        二、互文性视野下的合作化小说与“新合作化小说”第109-111页
        三、捆绑在土地上的农民:“新合作化小说”中的土地情怀第111-113页
        四、新土地制度下的“乡村新人”第113-117页
        五、“新合作化小说”的问题意识第117-118页
    第二节 乡土文化的复归:从文化自信到文学自信第118-127页
        一、芦笛声中的“挽歌”:乡土文化的现代性困境第118-122页
        二、中华文化的反思与文学重构第122-125页
        三、土气息、泥滋味:民风民俗的文化重塑第125-127页
    第三节 现代乡村的独异个体第127-152页
        一、乡村权力的异变:村支书和民间话事人第128-132页
        二、二流子、能人、村霸:新世纪中国乡村二流子的改造运动第132-135页
        三、游离于乡村之外的农民精英:民办教师和赤脚医生第135-139页
        四、“进城”农民的苦难叙事:农民工、乡村大学生和乡村兵第139-148页
        五、新的乡村“拯救者”:大学生村官和第一书记第148-152页
第四章 传统的、民间的、地方的:新乡土写作的艺术创新第152-192页
    第一节 “中国风”式的文学书写第153-163页
        一、文学方言写作:语言的地方性和口语化追求第153-158页
        二、小说结构“中国风”式的文学创新第158-161页
        三、文学风景向传统古典的“倒退”第161-163页
    第二节 民间传奇叙事的发生和探索第163-172页
        一、鬼神叙事:民间鬼神观的文学转化第163-166页
        二、听觉叙事:新乡土中国的音景世界第166-169页
        三、新宏大叙事:中华民族新史诗的文学书写第169-172页
    第三节 非虚构写作:让“沉默的大多数”发声第172-179页
        一、“非虚构”叙事立场的位移第173-174页
        二、回到历史的现场:历史叙事审美范式的一次转型第174-177页
        三、从宏大叙事向日常生活叙事的审美转向第177-179页
    第四节 “仿志体小说”的文体实验第179-192页
        一、原乡精神与文学故乡的建构第180-182页
        二、“仿志体”小说的文体辨析第182-185页
        三、“仿志体”小说的文体分类和写作特征第185-192页
结论:土地的絮语第192-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205页
后记第205-206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206-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壁赋》的视觉艺术传播研究
下一篇:庚子事变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