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赤壁赋》的视觉艺术传播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范围第10页
    二、研究价值第10-11页
    三、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关于前后《赤壁赋》的研究第11-12页
        (二)关于文学传播的研究第12页
        (三)关于视觉艺术中文学传播的研究第12-14页
    四、研究思路第14页
    五、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一章 苏轼与《赤壁赋》第16-26页
    第一节 关于苏轼第16-21页
        一、苏轼生平第16-17页
        二、多面的苏轼第17-18页
        三、苏轼的传播意识第18-21页
    第二节 关于《赤壁赋》第21-26页
        一、《赤壁赋》的创作背景第21-22页
        二、《赤壁赋》的精神内核第22-25页
        三、《赤壁赋》的版本流传第25-26页
第二章 《赤壁赋》在北宋视觉艺术传播中的转译第26-42页
    第一节 苏轼自书《赤壁赋》第26-30页
    第二节 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对《赤壁赋》的传播第30-42页
        一、关于乔仲常第30-31页
        二、《后赤壁赋图》的创作背景第31-35页
        三、《后赤壁赋图》对文本的转译第35-40页
        四、《后赤壁赋图》对苏轼审美思想的传播第40-42页
第三章 《赤壁赋》在南宋视觉艺术传播中的借用第42-52页
    第一节 政治背景下马和之的《赤壁赋图》第42-43页
    第二节 帝王书法与《赤壁赋》第43-52页
        一、宋高宗草书《后赤壁赋》第43-46页
        二、宋孝宗草书《后赤壁赋》第46-49页
        三、《赤壁赋》传播与政治借用第49-52页
第四章 《赤壁赋》在金源视觉艺术传播中的认同第52-68页
    第一节 金源画家笔下的《赤壁图》第52-59页
        一、武元直与《赤壁图》第52-53页
        二、《赤壁赋》的北传第53-59页
    第二节 《赤壁图》中的题画文学研究第59-64页
        一、赵秉文的题画词第59-62页
        二、元好问的题画诗第62-64页
    第三节 《赤壁图》与文化认同第64-68页
第五章 《赤壁赋》在元代视觉艺术传播中的使命第68-98页
    第一节 赵孟頫笔下的《赤壁赋》第68-72页
        一、赵孟頫与苏轼画像第68-70页
        二、赵孟頫与《赤壁赋》第70-72页
    第二节 践行与传承苏轼文艺观第72-92页
        一、苏轼与文人画第72-78页
        二、赵孟頫对苏轼文艺观的践行第78-81页
        三、赵孟頫对苏轼竹意象审美的传承第81-92页
    第三节 《赤壁赋》传播的文化寓意第92-98页
        一、传统文化复兴第92-96页
        二、树立文化典范第96-98页
第六章 《赤壁赋》在明代视觉艺术传播中的勃兴第98-145页
    第一节 文徵明与《赤壁赋》传播第98-128页
        一、文徵明其人第98-103页
        二、文徵明遭遇《赤壁赋》第103-110页
        三、文徵明绘画中的《赤壁赋》传播第110-114页
        四、文徵明对《赤壁赋》人文精神的传播第114-123页
        五、文徵明书法与《赤壁赋》的传播第123-128页
    第二节 “文氏”后学与《赤壁赋》传播第128-133页
        一、“文氏”弟子对《赤壁赋》的传播第128-130页
        二、“文氏”亲友对《赤壁赋》的传播第130-133页
    第三节 董其昌与《赤壁赋》传播第133-142页
        一、董其昌其人第133-135页
        二、董其昌书法与《赤壁赋》传播第135-142页
    第四节 戏曲与插图对《赤壁赋》的传播第142-145页
        一、戏曲对《赤壁赋》的传播第142-143页
        二、插图对《赤壁赋》的传播第143-145页
第七章 《赤壁赋》在清代视觉艺术传播中的新貌第145-155页
    第一节 清代书画与《赤壁赋》传播第145-151页
        一、黄慎笔下的《赤壁赋》第145-149页
        二、任颐笔下的《赤壁赋》第149-151页
    第二节 书画衍生品与《赤壁赋》传播第151-155页
        一、文玩品中的《赤壁赋》第151-152页
        二、装饰品中的《赤壁赋》第152-155页
结论第155-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6页
附录第166-173页
后记第173-174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故国想象的失落到精神家园的建构--多丽丝·莱辛的流散意识及其写作研究
下一篇:“新乡土写作”的发生:新世纪长篇乡土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