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钢拱桥的发展状况 | 第9-11页 |
1.3 国内外大跨度拱桥的典型震害 | 第11-13页 |
1.4 钢拱桥的抗震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1 钢拱桥自振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2 钢拱桥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页 |
1.5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桥梁减隔震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7页 |
2.2 桥梁减隔震原理及方法 | 第17-18页 |
2.2.1 减隔震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2.2.2 减震分析控制方程 | 第18页 |
2.3 常用的桥梁减隔震装置 | 第18-20页 |
第3章 提篮式钢箱拱桥动力特性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20-29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0-21页 |
3.2 动力计算模型 | 第21-22页 |
3.2.1 全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1页 |
3.2.2 支座及边界条件模拟 | 第21页 |
3.2.3 阻尼模拟 | 第21-22页 |
3.3 动力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2-27页 |
3.3.1 拱肋内倾角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23-25页 |
3.3.2 横撑布置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25-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4章 大跨度钢箱拱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29-41页 |
4.1 地震波的选取 | 第29-30页 |
4.2 一致激励下的结构响应 | 第30-32页 |
4.2.1 拱肋控制截面内力时程响应 | 第30-31页 |
4.2.2 拱肋控制截面位移时程响应 | 第31-32页 |
4.3 行波效应下的结构响应 | 第32-39页 |
4.3.1 行波效应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 第33-37页 |
4.3.2 行波效应对结构位移的影响 | 第37-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5章 大跨度钢箱拱桥的减隔震措施研究 | 第41-62页 |
5.1 减隔震措施布置位置研究 | 第41-42页 |
5.2 粘滞阻尼器主要构造和力学性能 | 第42-43页 |
5.2.1 主要构造 | 第42页 |
5.2.2 力学性能 | 第42-43页 |
5.3 提篮式钢箱拱桥在粘滞阻尼器不同参数下的地震响应 | 第43-50页 |
5.3.1 粘滞阻尼器参数选择 | 第43-44页 |
5.3.2 墩底弯矩、墩底剪力和最大阻尼力随粘滞阻尼器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44-46页 |
5.3.3 拱梁相对位移和墩顶纵向位移随粘滞阻尼器不同参数的响应 | 第46-47页 |
5.3.4 粘滞阻尼器减震效果分析 | 第47-50页 |
5.4 E型钢阻尼器的主要构造和力学性能 | 第50-52页 |
5.4.1 主要构造 | 第50-51页 |
5.4.2 力学性能 | 第51-52页 |
5.5 提篮式钢箱拱桥在E型钢阻尼器不同参数下的地震响应 | 第52-59页 |
5.5.1 E型钢尼器参数选择 | 第52-53页 |
5.5.2 墩底弯矩、墩底剪力和最大阻尼力随E型钢阻尼器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53-55页 |
5.5.3 拱梁相对位移和墩顶纵向位移随E型钢阻尼器不同参数的响应 | 第55-56页 |
5.5.4 E型钢阻尼器减震效果分析 | 第56-59页 |
5.6 各减隔震装置减震效果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