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企业社会工作的网络协同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发展急需扩大公众认识度第9-10页
        1.1.2 研究问题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第11-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19页
    2.1 企业社会工作第13-16页
        2.1.1 企业社会工作第13-14页
        2.1.2 提高企业社会工作认知度思想的提出第14页
        2.1.3 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2.1.4 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第16页
    2.2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第16-17页
    2.3 研究主题与研究对象第17-19页
        2.3.1 研究主题第17页
        2.3.2 研究对象第17-19页
第三章 厦门市K机构企业社会工作“幸福企园”项目第19-23页
    3.1 机构和项目背景第19-20页
    3.2 企业社会工作宣传第20页
    3.3 项目生态系统资源链接与项目评估第20-21页
    3.4 K机构“幸福企园”企业社会工作项目的协同网络第21-23页
第四章 促进企业社会工作开展的社会生态系统第23-26页
    4.1 社会工作机构第23页
    4.2 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第23-24页
    4.3 社区第24页
    4.4 高校第24页
    4.5 工会第24-25页
    4.6 企业第25-26页
第五章 促进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主体和协同网络第26-36页
    5.1 企业社会工作开展的主体和开展方式第26-33页
        5.1.1 社会工作机构第26-27页
        5.1.2 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第27-29页
        5.1.3 社区第29页
        5.1.4 高校第29-31页
        5.1.5 工会第31-32页
        5.1.6 企业第32-33页
    5.2 企业社会工作开展的网络协同第33-35页
    5.3 六个主体的单一作用和网络协同第35-36页
第六章 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从单一主体到网络协同第36-42页
    6.1 研究结论第36-38页
        6.1.1 促成企业社会工作开展的主体有六个第36-37页
        6.1.2 企业社会工作的网络协同第37页
        6.1.3 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网络协同第37-38页
    6.2 企业社会工作网络协同的启示第38-40页
        6.2.1 对社工机构和企业家的启示第38页
        6.2.2 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是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提和必要保障第38-39页
        6.2.3 重视工会促进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能力第39页
        6.2.4 将企业社会工作置于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下看待第39页
        6.2.5 利用高校资源,开展企业社会工作试点第39-40页
        6.2.6 用不断变化的视角协调企业社会工作及其社会生态系统第40页
    6.3 企业社会工作开展网络协同研究的难点第40-42页
        6.3.1 协同网络根据具体项目的不同具有差异第40页
        6.3.2 研究结果由于时间地域等的局限仅代表普遍性第40页
        6.3.3 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需要不断完善第40-42页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服务递送过程研究--以兰州市5家助残机构为例
下一篇:优势视角下农村学业不良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