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岩溶区桩基施工安全监测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岩溶区桩基施工对邻近既有构筑物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岩溶区跨线桥梁桩基设计与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肇花高速公路岩溶区公路桥梁桩基施工环境特点 | 第19-26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岩溶发育机理及特征 | 第19-22页 |
2.2.1 岩溶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2.2.2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 第20-21页 |
2.2.3 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 | 第21-22页 |
2.3 肇花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 第22-23页 |
2.4 京广铁路附近区域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5页 |
2.4.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3-24页 |
2.4.2 水文条件 | 第24-25页 |
2.5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岩溶区公路桥梁桩基施工现场监测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3.1 概述 | 第26页 |
3.2 监测方案 | 第26-31页 |
3.2.1 监测对象及测点布设 | 第26-27页 |
3.2.2 监测方法及要求 | 第27-31页 |
3.3 监测成果分析 | 第31-40页 |
3.3.1 路基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成果分析 | 第31-37页 |
3.3.2 沉降监测成果分析 | 第37-38页 |
3.3.3 地下水位监测成果分析 | 第38-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岩溶区公路桥梁桩基施工对邻近既有铁路路基稳定性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 第41-76页 |
4.1 概述 | 第41页 |
4.2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41-46页 |
4.2.1 几何模型与单元划分 | 第41-43页 |
4.2.2 本构模型 | 第43-45页 |
4.2.3 边界条件 | 第45-46页 |
4.3 计算参数与计算方案 | 第46-48页 |
4.3.1 参数选取 | 第46-47页 |
4.3.2 计算方案 | 第47-48页 |
4.4 计算成果分析 | 第48-72页 |
4.4.1 泥浆相对密度变化对邻近既有铁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 第48-57页 |
4.4.2 溶洞尺寸变化对邻近既有铁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 第57-62页 |
4.4.3 溶洞位置变化对邻近既有铁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 第62-66页 |
4.4.4 桩孔与路基距离变化对邻近既有铁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 第66-72页 |
4.5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72-74页 |
4.6 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岩溶区公路桥梁桩基设计与施工安全控制技术 | 第76-84页 |
5.1 概述 | 第76页 |
5.2 岩溶区地质勘查要求与方法 | 第76-77页 |
5.3 岩溶区地基处理原则与方法 | 第77-79页 |
5.4 岩溶区桥梁桩基设计安全控制技术 | 第79-81页 |
5.5 岩溶区桥梁桩基施工安全控制技术 | 第81-83页 |
5.6 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84-86页 |
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进一步建议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