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16页 |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 第16-18页 |
三、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一、系统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二、权变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三、人际关系理论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现状 | 第24-32页 |
第一节 组织结构现状 | 第24-27页 |
一、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组织体系 | 第24-25页 |
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主体的职责 | 第25-27页 |
第二节 管理制度现状 | 第27-28页 |
一、学院负责人制度 | 第27页 |
二、学院联系人制度 | 第27-28页 |
三、辅导员制度 | 第28页 |
第三节 管理职能的现状 | 第28-32页 |
一、选择专职管理人员 | 第28-29页 |
二、做好心理健康软硬件配备 | 第29页 |
三、做好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 | 第29页 |
四、组织校园心理社团活动及心理测试 | 第29-30页 |
五、制作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咨询记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实证分析 | 第32-40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32-34页 |
一、案例选取的依据 | 第32-33页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3页 |
三、样本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三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现状调查 | 第34-40页 |
一、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调查 | 第34-35页 |
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的调查 | 第35-37页 |
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组织的调查 | 第37-40页 |
第四章 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0-48页 |
第一节 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一、管理队伍不够专业化、职业化 | 第40-41页 |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第41-42页 |
三、组织机构形式化严重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3-48页 |
一、外部成因 | 第43-45页 |
二、内部成因 | 第45-48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48-56页 |
第一节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经验 | 第48-49页 |
一、美国高校多头并进的运行模式 | 第48-49页 |
二、日本高校丰富多样的管理形式 | 第49页 |
第二节 港台地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经验 | 第49-51页 |
一、香港高校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49-50页 |
二、台湾高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经验启示 | 第51-56页 |
一、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 第52-53页 |
二、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管理模式 | 第53-56页 |
第六章 完善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 第56-66页 |
第一节 在基层管理层面,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 第56-59页 |
一、辅导员要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第56-57页 |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的结合 | 第57页 |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度 | 第57-59页 |
第二节 在中高层管理层面,多部门协作构建干预系统 | 第59-66页 |
一、教务部门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提高管理效率 | 第59页 |
二、学生管理部门完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 | 第59-61页 |
三、心理健康中心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组织机构 | 第61-63页 |
四、加强学生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附录1 | 第68-72页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状况调查问卷 | 第68-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