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基于相机通信的室内可见光定位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可见光通信概述第11-12页
    1.2 定位算法研究进展第12-15页
    1.3 室内定位系统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1 卫星定位系统第15-16页
        1.3.2 相关的室内定位系统第16页
        1.3.3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定位系统第16-17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及创新点第17-21页
第二章 基于图像传感器的通信技术原理第21-27页
    2.1 相机通信调制原理第21-25页
        2.1.1 图像传感器工作原理第21-23页
        2.1.2 基于可见光LED亮灭的UPSOOK调制原理第23-25页
        2.1.3 基于明亮条纹的调制原理第25页
    2.2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在室内可见光定位中的应用第27-35页
    3.1 图像处理技术原理第27-30页
        3.1.1 图像MIMO技术原理第27-29页
        3.1.2 Dense-Sift图像特征提取算法第29-30页
    3.2 机器学习技术原理第30-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测距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第35-49页
    4.1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测距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结构第35-37页
        4.1.1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测距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第35-36页
        4.1.2 定位算法的评价指标第36-37页
    4.2 高度定位算法第37-38页
    4.3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测距算法第38-41页
        4.3.1 距离损耗模型第38-39页
        4.3.2 信号强度的测定第39-40页
        4.3.3 BP神经网络的建模第40-41页
    4.4 水平定位算法第41-44页
        4.4.1 坐标定位单元第42页
        4.4.2 坐标筛选单元第42-44页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4.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基于接收信号特征测距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第49-55页
    5.1 基于接收信号特征(RSF)测距的可见光定位系统结构第49-50页
    5.2 基于接收信号特征(RSF)测距算法第50-51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1-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6.1 论文总结第55-56页
    6.2 论文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损伤分析及补偿技术研究
下一篇:H-CRAN中D2D通信资源分配和干扰抑制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