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高速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损伤分析及补偿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背景介绍第11页
    1.2 相干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1.3 高阶调制格式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3页
    1.4 量子噪声随机加密技术发展现状第13-15页
    1.5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及模型第17-33页
    2.1 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结构第17-19页
    2.2 发送端技术及模型第19-21页
    2.3 信道结构及模型第21-27页
        2.3.1 光纤损耗第21-22页
        2.3.2 色散第22页
        2.3.3 非线性效应第22-23页
        2.3.4 光纤数值模型第23-25页
        2.3.5 光纤放大器及ASE噪声第25-27页
    2.4 相干接收原理及模型第27-30页
    2.5 PDM和WDM系统仿真技术第30-31页
    2.6 系统性能评估方法第31页
    2.7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损伤分析及DSP补偿研究第33-49页
    3.1 相干DSP处理第33-34页
    3.2 色散补偿第34-36页
        3.2.1 色散补偿光纤法第34-35页
        3.2.2 频域色散补偿滤波器第35页
        3.2.3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35-36页
    3.3 色散及非线性补偿第36-37页
    3.4 信道均衡及偏振解复用第37-43页
        3.4.1 CMA算法第39-40页
        3.4.2 MMA算法第40-41页
        3.4.3 R-CMA算法第41-42页
        3.4.4 仿真实验分析第42-43页
    3.5 载波频偏恢复第43-44页
    3.6 载波相位恢复第44-46页
    3.7 M-QAM系统中损伤分析研究第46-48页
    3.8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PDM-QNSC相干光通信系统中损伤分析第49-59页
    4.1 QNSC加密技术基本原理第49-50页
    4.2 MQAM/QNSC(QPSK)的编码实现及仿真平台搭建第50-51页
    4.3 ASE噪声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第51-52页
    4.4 相位噪声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第52-54页
    4.5 非线性效应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第54-57页
        4.5.1 光纤非线性效应损耗影响第54-55页
        4.5.2 OPC技术补偿效果的探究第55-56页
        4.5.3 DBP技术补偿效果的探究第56-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5.1 全文总结第59页
    5.2 研究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室外远距离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调制解调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相机通信的室内可见光定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