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7-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秀丽隐杆线虫简介 | 第10页 |
1.1 秀丽隐杆线虫的形态特征 | 第10页 |
1.2 秀丽隐杆线虫的发育模式 | 第10页 |
2 秀丽隐杆线虫——一个多功能平台 | 第10-15页 |
2.1 秀丽隐杆线虫的神经毒理学研究 | 第12-13页 |
2.2 秀丽隐杆线虫在遗传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页 |
2.3 秀丽隐杆线虫在环境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2.4 秀丽隐杆线虫在进行高通量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3 砷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3.1 砷概述 | 第15-16页 |
3.2 历史上砷的治疗用途 | 第16页 |
3.3 目前砷的治疗用途 | 第16页 |
3.4 砷的化学特性和毒性 | 第16-17页 |
3.5 砷中毒的临床特征 | 第17-18页 |
3.5.1 急性砷中毒 | 第17页 |
3.5.2 慢性砷中毒 | 第17-18页 |
4 课题的提出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雄黄浸出液、As_2O_3及As_4S_4对秀丽隐杆线虫半数致死浓度的测定 | 第20-24页 |
引言 | 第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1.1 材料 | 第20-21页 |
1.1.1 培养基 | 第20页 |
1.1.2 药品 | 第20页 |
1.1.3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1.1.4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1.1.5 实验菌株 | 第21页 |
1.2 方法 | 第21页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3 讨论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雄黄浸出液、As_2O_3及As_4S_4对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的影响 | 第24-32页 |
引言 | 第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1.1 材料 | 第24-25页 |
1.1.1 培养基 | 第24页 |
1.1.2 药品 | 第24页 |
1.1.3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1.1.4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1.1.5 实验菌株 | 第25页 |
1.2 方法 | 第25页 |
1.2.1 体长的测定 | 第25页 |
1.2.2 后代数目的测定 | 第25页 |
1.2.3 寿命的测定 | 第25页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2.1 体长 | 第25-26页 |
2.2 后代数目 | 第26-28页 |
2.3 寿命 | 第28-30页 |
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四部分 雄黄浸出液、As_2O_3和As_4S_4对秀丽隐杆线虫运动能力的影响 | 第32-36页 |
引言 | 第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1.1 材料 | 第32-33页 |
1.1.1 培养基 | 第32页 |
1.1.2 药品 | 第32页 |
1.1.3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1.1.4 实验动物 | 第32-33页 |
1.1.5 实验菌株 | 第33页 |
1.2 方法 | 第33页 |
1.2.1 头部摆动频率 | 第33页 |
1.2.2 观察运动正弦曲线数目及形状 | 第33页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2.1 头部摆动频率 | 第33页 |
2.2 身体弯曲次数 | 第33-34页 |
2.3 药物对线虫运动正铉波形的影响 | 第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五部分 雄黄浸出液、As_2O_3和As_4S_4对秀丽隐杆线虫线虫DAF-16/FOXO核转位和咽泵速率的影响 | 第36-42页 |
引言 | 第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1.1 材料 | 第36-37页 |
1.1.1 培养基 | 第36-37页 |
1.1.2 药品 | 第37页 |
1.1.3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1.1.4 实验动物 | 第37页 |
1.1.5 实验菌株 | 第37页 |
1.2 方法 | 第37-38页 |
1.2.1 RBS、As_2O_3和As_4S_4对线虫TJ356的DAF-16核转位的影响实验 | 第37页 |
1.2.2 热耐受实验 | 第37页 |
1.2.3 RBS、As_2O_3和As_4S_4对线虫N2咽泵跳动速率的影响实验 | 第37-38页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2.1 TJ356的DAF-16核转位 | 第38-39页 |
2.2 热耐受实验 | 第39页 |
2.3 野生型N2咽泵跳动速率 | 第39-40页 |
3 讨论 | 第40-42页 |
第六部分 一种快速定量线虫存活率的方法及试剂盒 | 第42-52页 |
引言 | 第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1.1 材料 | 第42-43页 |
1.1.1 培养基 | 第42-43页 |
1.1.2 药品 | 第43页 |
1.1.3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1.1.4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1.1.5 实验菌株 | 第43页 |
1.2 方法 | 第43-46页 |
1.2.1 新的定量线虫存活率的方法的建立 | 第43-45页 |
1.2.2 用新方法检测驱虫药阿苯达唑的急性毒性 | 第45页 |
1.2.3 液体培养实验 | 第45-46页 |
1.2.4 保存实验 | 第46页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2.1 染色前后对比 | 第46-47页 |
2.2 温度对染色结果的影响 | 第47页 |
2.3 染料浓度对染色结果的影响 | 第47页 |
2.4 染色时间对染色结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2.5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8页 |
2.6 镜检与TTC染色方法所得线虫存活量结果的比较 | 第48-49页 |
2.7 驱虫药阿苯达唑的急性毒性检测 | 第49页 |
2.8 液体培养实验 | 第49-50页 |
2.9 保存实验 | 第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七部分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