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2.1 个人征信概念 | 第15页 |
2.2 个人征信体系概念 | 第15页 |
2.3 数据库概念 | 第15-16页 |
2.4 数据仓库概念 | 第16页 |
2.5 数据挖掘技术概念 | 第16-18页 |
3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析 | 第18-29页 |
3.1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介 | 第18-19页 |
3.2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功能 | 第19-21页 |
3.3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结构 | 第21页 |
3.4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工作流程 | 第21-29页 |
4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第29-34页 |
4.1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4.1.1 数据库操作功能欠缺 | 第29-31页 |
4.1.2 数据库事物处理功能欠缺 | 第31-32页 |
4.1.3 外延管理建设不完善 | 第32页 |
4.2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 第32-34页 |
4.2.1 数据库操作功能不健全 | 第32页 |
4.2.2 数据库事物处理功能难以实现更多的需求 | 第32-33页 |
4.2.3 数据库外延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33-34页 |
5 解决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第34-48页 |
5.1 完善数据库操作功能 | 第34-37页 |
5.1.1 数据报送流程环节控制 | 第34-35页 |
5.1.2 重点关键信息控制 | 第35页 |
5.1.3 实时处理异议控制 | 第35-36页 |
5.1.4 数据应用功能设置 | 第36-37页 |
5.2 建立数据仓库 | 第37-43页 |
5.2.1 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5.2.2 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 第38页 |
5.2.3 数据仓库的架构设计 | 第38-41页 |
5.2.4 数据模型设计 | 第41页 |
5.2.5 概念模型设计 | 第41-42页 |
5.2.6 逻辑模型设计 | 第42页 |
5.2.7 物理模型设计 | 第42-43页 |
5.3 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 | 第43-46页 |
5.3.1 数据挖掘特点 | 第43-44页 |
5.3.2 数据挖掘方法 | 第44页 |
5.3.3 数据挖掘的应用模式 | 第44-45页 |
5.3.4 数据挖掘的过程 | 第45-46页 |
5.4 加强数据库外延建设 | 第46-4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6.2 本文研究的局限 | 第48页 |
6.3 下一步重点研究的内容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