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世界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论文

战后德日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目录第12-16页
图目录第16-18页
表目录第18-20页
1 绪论第20-40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2页
    1.2 相关概念第22-23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3-35页
        1.3.1 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综述第23-30页
        1.3.2 银行体系对经济稳定的文献综述第30-35页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35-38页
        1.4.1 研究思路第35-37页
        1.4.2 结构安排第37-38页
    1.5 研究方法第38页
    1.6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38-40页
        1.6.1 主要创新点第38-39页
        1.6.2 存在的不足第39-40页
2 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相关理论第40-53页
    2.1 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第40-42页
    2.2 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第42-46页
    2.3 银行体系对经济稳定影响的理论第46-53页
3 战后德国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53-93页
    3.1 德国银行体系的特征第55-61页
        3.1.1 德国银行体系概述第55-57页
        3.1.2 德国中央银行的变革第57-59页
        3.1.3 德国综合性银行的变革第59-61页
    3.2 战后德国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61-75页
        3.2.1 混业经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62-65页
        3.2.2 银企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65-69页
        3.2.3 德国银行体系效率的实证分析第69-75页
    3.3 战后德国银行体系对经济稳定的影响第75-89页
        3.3.1 “发行的银行”对经济稳定的作用第76-81页
        3.3.2 “银行的银行”对经济稳定的作用第81-88页
        3.3.3 “政府的银行”对经济稳定的作用第88-89页
    3.4 战后德国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第89-91页
        3.4.1 银行独大,风险集中第89-90页
        3.4.2 相互持股,风险扩散快第90页
        3.4.3 混业经营,有利亦有弊第90-91页
    3.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4 战后日本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93-124页
    4.1 日本银行体系的特征第93-99页
        4.1.1 日本金融制度与银行体系概述第93-96页
        4.1.2 日本中央银行的特征第96-97页
        4.1.3 日本商业银行的特征第97-99页
    4.2 战后日本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99-114页
        4.2.1 银行体系的融资功能第100-105页
        4.2.2 日本模式下的主办银行制度第105-108页
        4.2.3 商业银行效率实证分析第108-114页
    4.3 战后日本银行体系对经济稳定的作用第114-121页
        4.3.1 日本中央银行金融政策对经济稳定的影响第114-117页
        4.3.2 日本银行金融监管对经济稳定的影响第117-121页
    4.4 战后日本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第121-122页
        4.4.1 战后日本中央银行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第121-122页
        4.4.2 战后日本商业银行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第122页
    4.5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5 德日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及成因第124-142页
    5.1 德日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第124-130页
        5.1.1 德日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第124-128页
        5.1.2 德日银行体系对经济稳定影响的差异第128-130页
    5.2 德日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影响差异的成因:基于银行体系自身的分析第130-132页
        5.2.1 基于主办银行制度的分析第130-131页
        5.2.2 基于金融监管制度的分析第131-132页
        5.2.3 基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第132页
    5.3 德日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影响差异的成因:基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分析第132-140页
        5.3.1 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的形成第133-134页
        5.3.2 战后德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第134-135页
        5.3.3 战后日本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第135-138页
        5.3.4 战后德日银行体系差异形成的制度成因第138-140页
    5.4 本章小结第140-142页
6 德日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对中国的启示第142-161页
    6.1 战后德日的经济背景与目前中国经济环境的比较第142-148页
        6.1.1 中国经济发展初始条件的国际比较第143-144页
        6.1.2 中国金融制度与银行体系形成的国际比较第144-146页
        6.1.3 中国银行体系面临困境的国际比较第146-148页
    6.2 对中国经济增长中银行体系建设的启示第148-155页
        6.2.1 提高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效率第148-152页
        6.2.2 提高中国商业银行处理银企关系的能力(主办银行制度的推行)第152-154页
        6.2.3 提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互补作用第154-155页
    6.3 对中国经济稳定中银行体系建设的启示第155-159页
        6.3.1 进一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第155-159页
        6.3.2 加强功能式金融监管第159页
    6.4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7 全文总结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0-171页
后记第171-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企业海外研发区位选择及组织模式研究
下一篇:甲醇热裂解规律及其在点火式发动机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