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政府部门治理无序设摊研究--以上海市黄浦区无序设摊治理模式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第三节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无序设摊的类型、特点、成因和危害 | 第12-17页 |
第一节 无序设摊的类型及分布 | 第12-14页 |
一、类型 | 第12-13页 |
二、分布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无序设摊的特点 | 第14-15页 |
一、主体复杂 | 第14页 |
二、种类多样 | 第14页 |
三、地点相对流动 | 第14页 |
四、时间相对固定 | 第14-15页 |
五、阶段性与长期性 | 第15页 |
第三节 无序设摊的成因 | 第15-16页 |
一、就业影响 | 第15页 |
二、利益驱动 | 第15页 |
三、市场需求 | 第15-16页 |
四、配套滞后 | 第16页 |
第四节 无序设摊的危害 | 第16-17页 |
一、损害市容环境面貌 | 第17页 |
二、扰乱正常经济秩序 | 第17页 |
三、影响社会稳定 | 第17页 |
第三章 无序设摊治理的必要性 | 第17-21页 |
第一节 当前市容管理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17-20页 |
一、处理问题被动滞后 | 第18页 |
二、管理成本越来越高 | 第18页 |
三、管理缺乏常态长效 | 第18-19页 |
四、管理效率低下 | 第19页 |
五、管理监督不到位 | 第19页 |
六、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无序设摊治理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一、创新中心城区城市管理手段 | 第20页 |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 第20-21页 |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第21页 |
四、破解难题的长期性特征 | 第21页 |
第四章 无序设摊治理模式的演变 | 第21-26页 |
第一节 现代城市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一、现代城市管理的概念 | 第22页 |
二、城市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无序设摊治理模式的演变 | 第23-26页 |
自由的任意性管理模式 | 第23页 |
二、管制式的管理模式 | 第23-24页 |
三、疏堵结合的管理模式 | 第24-26页 |
第五章 无序设摊治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单纯堵截式管理的局限性 | 第26-29页 |
一、导致管理难点问题激化 | 第26-27页 |
二、难点剖析 | 第27-29页 |
第二节 疏堵结合的必要性 | 第29-31页 |
一、疏堵结合是原则 | 第29-30页 |
二、构建和谐的管理格局 | 第30-31页 |
三、解决民生问题 | 第31页 |
第三节 国外治理方式借鉴 | 第31-34页 |
一、美国 | 第32页 |
二、法国 | 第32-33页 |
三、韩国 | 第33-34页 |
四、新加坡 | 第34页 |
第六章 建议与措施 | 第34-45页 |
第一节 探索差别化管理 | 第34-35页 |
一、一类道路 | 第35页 |
二、二类道路 | 第35页 |
三、三类道路 | 第35页 |
第二节 固定场所、时间经营 | 第35-38页 |
一、协助转入固定场所有证经营 | 第36页 |
二、允许在一定时间和地点集中设摊 | 第36-37页 |
三、在人行道上划线定格经营 | 第37-38页 |
四、保护有特色小商品、艺术品地摊文化 | 第38页 |
第三节 重视源头治理 | 第38-39页 |
一、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 第38-39页 |
二、拓宽就业渠道 | 第39页 |
三、完善托底保障 | 第39页 |
第四节 加强宣传发动 | 第39-40页 |
一、提高群众对城管执法的认同度 | 第39-40页 |
二、倡导群众文明自律 | 第40页 |
第五节 注重联勤联动 | 第40-42页 |
一、明确职责分工 | 第40-41页 |
二、加强联合执法 | 第41页 |
三、深化综合治理 | 第41-42页 |
第六节 完善机制 | 第42-43页 |
一、监察机制 | 第42页 |
二、错时管理机制 | 第42页 |
三、网格化管理机制 | 第42页 |
四、区域协作联勤机制 | 第42-43页 |
五、门责自律管理机制 | 第43页 |
六、社会力量参与城区管理 | 第43页 |
第七节 加强队伍建设 | 第43-45页 |
一、充实力量提高素质 | 第43-44页 |
二、强化监督完善考核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55页 |
注释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