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提出问题 | 第12页 |
三、出口加工区的概述 | 第12-16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6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7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第一节 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一、保税监管理论 | 第19-20页 |
二、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理论 | 第20页 |
三、区域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四、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 第21-23页 |
五、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我国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历程 | 第27-43页 |
第一节 设立背景分析及经验借鉴 | 第27-33页 |
一、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二、设立背景 | 第28-30页 |
三、台湾的实践经验 | 第30-33页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33-36页 |
一、功能较单一的起步阶段(2000年—2005年) | 第33-34页 |
二、功能拓展后的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存在问题分析 | 第36-41页 |
一、发展不平衡 | 第36-37页 |
二、政策优势弱化 | 第37-39页 |
三、统一制度缺乏 | 第39-40页 |
四、管理模式欠佳 | 第40-41页 |
第四节 西部地区出口加工区的发展 | 第41-43页 |
一、优势分析 | 第41-42页 |
二、劣势分析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西部地级城市出口加工区,以绵阳为例 | 第43-56页 |
第一节 典型性描述 | 第43页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43-49页 |
一、基本情况 | 第43-44页 |
二、外部环境 | 第44-47页 |
三、内部环境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功能拓展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存在问题分析 | 第50-53页 |
一、起步较晚,创新不足 | 第50页 |
二、规划缺乏,空间受限 | 第50-51页 |
三、信息化低,竞争力弱 | 第51页 |
四、政策有限,配套不足 | 第51-52页 |
五、监管脱节,模式滞后 | 第52-53页 |
第五节 原因分析 | 第53-56页 |
一、政策制定中的重视不够 | 第53页 |
二、政策欠统一,政策欠协调 | 第53-54页 |
三、政策配套性不足,效率低下 | 第54页 |
四、信息化投入不足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56-64页 |
第一节 针对中央政府层面 | 第56-58页 |
一、完善立法,改善制度环境 | 第56页 |
二、建立升级及退出机制 | 第56-57页 |
三、建立各职能部门协调机制 | 第57-58页 |
第二节 针对地方政府层面 | 第58-61页 |
一、转变观念 | 第58-59页 |
二、科学规划 | 第59页 |
三、提升政策运行效率 | 第59-61页 |
第三节 针对海关管理层面 | 第61-64页 |
一、转变理念,明确职责 | 第61-62页 |
二、创新模式,改善现状 | 第62-63页 |
三、加强协调,创造条件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5页 |
注释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