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以Ce3+/Ce4+为媒质的间接有机电化学合成反应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8页
    1.1 研究绿色化工的意义第18-19页
    1.2 芳香醛及醌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与合成第19-23页
        1.2.1 苯甲醛等芳香醛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第19-20页
        1.2.2 萘醌类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第20-21页
        1.2.3 芳香醛类化合物研究进展第21-23页
        1.2.4 萘醌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23页
    1.3 间接电化学合成技术的简介第23-28页
        1.3.1 不同金属媒质的间接电合成的简介第25-28页
            1.3.1.1 Cr~(3+)/Cr~(6+)媒质简介第25-26页
            1.3.1.2 Mn~(2+)/Mn~(3+)媒质简介第26-27页
            1.3.1.3 Ce~(3+)/Ce~(4+)媒质简介第27-28页
    1.4 以Ce~(3+)/Ce~(4+)为媒质的间接电氧化技术的综述第28-36页
        1.4.1 铈盐的溶解度第28-30页
        1.4.2 铈盐的氧化及络合特性第30-32页
        1.4.3 不同酸体系中以Ce~(3+)/Ce~(4+)为媒质的间接合成简介第32-36页
            1.4.3.1 硫酸体系第32-34页
            1.4.3.2 硝酸体系第34-35页
            1.4.3.3 高氯酸体系第35页
            1.4.3.4 甲磺酸体系第35-36页
    1.5 本论文选题目的与意义第36-38页
第二章 实验内容和测试方法第38-52页
    2.1 化学试剂第38-39页
    2.2 实验仪器第39页
    2.3 分析测试方法第39-46页
        2.3.1 有机物的定性分析第39-40页
        2.3.2 有机物的定量分析第40-42页
            2.3.2.1 苯甲醛的定量分析第40-41页
            2.3.2.2 萘/萘醌的定量方法第41页
            2.3.2.3 茴香醚/茴香醛的定量方法第41-42页
        2.3.3 Ce~(4+)的定量分析第42-46页
            2.3.3.1 氧化还原标定Ce~(4+)浓度的方法第42页
            2.3.3.2 紫外分析定量Ce~(4+)浓度的方法第42-44页
            2.3.3.3 Ce~(4+)紫外定量方法的误差分析第44-46页
        2.3.4 电极表面形貌观察方法第46页
    2.4 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第46-48页
        2.4.1 邻菲啰啉指示剂第46页
        2.4.2 Fe~(2+)标准溶液第46页
        2.4.3 甲磺酸铈(Ⅲ)溶液第46-47页
        2.4.4 硫酸铈(Ⅲ)溶液第47页
        2.4.5 硫酸高铈(Ⅳ)溶液第47页
        2.4.6 甲磺酸高铈(Ⅳ)溶液第47页
        2.4.7 混合酸介质的高铈(Ⅳ)溶液第47页
        2.4.8 以硫酸为支持电解质的Ce~(3+)/Ce~(4+)的标准溶液第47页
        2.4.9 以甲磺酸为支持电解质的Ce~(3+)/Ce~(4+)的标准溶液第47-48页
        2.4.10 以混合酸(硫酸和甲磺酸)为支持电解质的Ce~(3+)/Ce~(4+)的标准溶液第48页
    2.5 电极的制备方法第48-49页
        2.5.1 Pt电极的制备方法第48页
        2.5.2 Pb电极的制备方法第48-49页
        2.5.3 石墨毡电极的制备方法第49页
    2.6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9-50页
        2.6.1 电化学测试方法第49页
        2.6.2 电解氧化Ce~(3+)生成Ce~(4+)第49-50页
    2.7 间接合成的流程第50-52页
第三章 高铈(Ⅳ)氧化有机物反应动力学第52-60页
    3.1 高铈(Ⅳ)氧化甲苯的反应动力学第52-56页
        3.1.1 实验步骤第52-53页
        3.1.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3-56页
            3.1.2.1 温度对动力学的影响第53-56页
            3.1.2.2 混酸介质中高铈(Ⅳ)氧化甲苯的反应动力学第56页
    3.2 高铈(Ⅳ)氧化萘的反应动力学第56-59页
        3.2.1 硫酸高铈(Ⅳ)氧化萘的反应动力学第56-57页
        3.2.2 甲磺酸高铈(Ⅳ)氧化萘的反应动力学第57-58页
        3.2.3 混酸介质中高铈(Ⅳ)氧化萘的反应动力学第58-59页
    3.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Ce~(3+)/Ce~(4+)电对在Pt电极上的电极过程第60-87页
    4.1 硫酸铈(Ⅲ)在Pt电极上氧化的机理第60-69页
        4.1.1 Ce~(3+)电氧化反应动力学第62-66页
            4.1.1.1 交换电流密度第63-64页
            4.1.1.2 扩散系数第64-65页
            4.1.1.3 速率常数第65-66页
        4.1.2 硫酸浓度对Ce~(3+)/Ce~(4+)在Pt电极表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第66-67页
        4.1.3 Ce~(3+)/Ce~(4+)电对的电极过程第67-69页
    4.2 甲磺酸中铈(Ⅲ)的电氧化反应动力学第69-75页
        4.2.1 Ce~(3+)电氧化动力学第69-72页
            4.2.1.1 交换电流密度第69-70页
            4.2.1.2 扩散系数第70-71页
            4.2.1.3 速率常数第71-72页
        4.2.2 Ce~(3+)/Ce~(4+)电对的电极过程第72-73页
        4.2.3 硫酸和甲磺酸中铈(Ⅲ)电化学行为的差异第73-75页
    4.3 混酸中铈盐的溶解度第75-76页
    4.4 混酸中Ce~(3+)/Ce~(4+)电对的电化学行为第76-86页
        4.4.1 混酸组成的影响第76-81页
            4.4.1.1 循环伏安第76-78页
            4.4.1.2 极化曲线第78-79页
            4.4.1.3 电化学阻抗谱第79-80页
            4.4.1.4 电解实验第80-81页
        4.4.2 混合酸介质中Ce~(3+)/Ce~(4+)电对在Pt电极上反应的动力学第81-86页
            4.4.2.1 交换电流密度第82-83页
            4.4.2.2 扩散系数第83-85页
            4.4.2.3 速率常数第85-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铈(Ⅲ)媒质的电解氧化第87-116页
    5.1 铈(Ⅲ)盐在硫酸介质中的电解氧化第88-104页
        5.1.1 以Pt片为阳极电解氧化硫酸铈(Ⅲ)第88-91页
            5.1.1.1 电解液温度的影响第88-89页
            5.1.1.2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89-90页
            5.1.1.3 支持电解质硫酸浓度的影响第90-91页
        5.1.2 以铅为阳极电解氧化硫酸铈(Ⅲ)第91-94页
            5.1.2.1 温度的影响第91-92页
            5.1.2.2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92页
            5.1.2.3 支持电解质硫酸浓度的影响第92-93页
            5.1.2.4 铅电极循环使用过程中电化学性能的变化第93-94页
        5.1.3 以石墨为阳极电解氧化硫酸铈(Ⅲ)第94-96页
            5.1.3.1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94-95页
            5.1.3.2 长期使用过程中电极活性的变化第95-96页
            5.1.3.3 长期使用过程中电极形貌的变化第96页
        5.1.4 以石果毡为阳极电解氧化硫酸铈(Ⅲ)第96-104页
            5.1.4.1 石墨毡电极对硫酸铈(Ⅲ)氧化的优良特性第97-99页
            5.1.4.2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99-100页
            5.1.4.3 硫酸浓度的影响第100页
            5.1.4.4 电解液温度的影响第100-103页
            5.1.4.5 电极性能的稳定性第103页
            5.1.4.6 电极形貌的稳定性第103-104页
    5.2 铈(Ⅲ)盐在甲磺酸介质中的电解氧化第104-109页
        5.2.1 以Pt为阳极电解氧化甲磺酸铈(Ⅲ)第104-107页
            5.2.1.1 电解液温度的影响第104-105页
            5.2.1.2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105-106页
            5.2.1.3 支持电解质MSA浓度的影响第106-107页
        5.2.2 以石墨为阳极电解氧化甲磺酸铈(Ⅲ)第107-109页
            5.2.2.1 石墨电极在甲基磺酸铈中的电化学行为第107-108页
            5.2.2.2 电解液温度的影响第108-109页
            5.2.2.3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109页
    5.3 铈(Ⅲ)盐在混合酸(硫酸和甲磺酸)介质中的电解氧化第109-114页
        5.3.1 以Pt为阳极电解氧化铈(Ⅲ)媒质第110-111页
            5.3.1.1 电解液温度的影响第110-111页
            5.3.1.2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111页
        5.3.2 以石墨毡为阳极电解氧化铈(Ⅲ)媒质第111-114页
            5.3.2.1 电解液温度的影响第112页
            5.3.2.2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112-113页
            5.3.2.3 电极性能的稳定性第113-114页
    5.4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六章 高铈(Ⅳ)与有机物的液相氧化反应研究第116-151页
    6.1 硫酸体系中以Ce~(3+)/Ce~(4+)为媒质合成苯甲醛第116-118页
        6.1.1 温度的影响第117页
        6.1.2 硫酸浓度的影响第117-118页
        6.1.3 投料比的影响第118页
    6.2 甲磺酸体系中以Ce~(3+)/Ce~(4+)为媒质合成苯甲醛第118-121页
        6.2.1 温度的影响第119页
        6.2.2 投料比的影响第119-120页
        6.2.3 甲磺酸浓度的影响第120-121页
    6.3 混酸体系中以Ce~(3+)/Ce~(4+)为媒质合成苯甲醛第121-122页
    6.4 硫酸体系中以Ce~(3+)/Ce~(4+)为媒质合成1,4-萘醌第122-126页
        6.4.1 温度的影响第122-123页
        6.4.2 硫酸浓度的影响第123-124页
        6.4.3 投料比的影响第124-125页
        6.4.4 以铅为阳极间接合成1,4-萘醌的循环研究第125-126页
    6.5 甲磺酸体系中以Ce~(3+)/Ce~(4+)为媒质合成1,4-萘醌第126-127页
        6.5.1 温度的影响第126-127页
        6.5.2 甲磺酸浓度的影响第127页
    6.6 混酸介质中以Ce~(3+)/Ce~(4+)为媒质合成1,4-萘醌第127-129页
        6.6.1 温度的影响第128页
        6.6.2 投料比的影响第128-129页
    6.7 混酸介质中以Ce~(3+)/Ce~(4+)为媒质合成茴香醛第129-139页
        6.7.1 温度的影响第129-130页
        6.7.2 投料比的影响第130-131页
        6.7.3 Ce~(3+)/Ce~(4+)媒质循环再生过程第131-136页
            6.7.3.1 电极材料的对比第131-132页
            6.7.3.2 以Pt片为阳极循环再生媒质第132-133页
            6.7.3.3 电流密度对石墨毡电极电氧化混酸介质中铈(Ⅲ)电流效率的影响第133-134页
            6.7.3.4 温度对石墨毡电极电氧化混酸介质中铈(Ⅲ)电流效率的影响第134页
            6.7.3.5 石墨毡电极的处理方法对媒质再生的影响第134-135页
            6.7.3.6 以石墨毡电极为间接合成茴香醛的循环研究第135-136页
        6.7.4 直流电单耗第136-137页
            6.7.4.1 以Pt为阳极时的直流电耗第136页
            6.7.4.2 以石墨毡为阳极时的直流电耗第136-137页
        6.7.5 时空产率第137-139页
    6.8 有机反应物对Ce~(3+)/Ce~(4+)电对电极过程的影响第139-149页
        6.8.1 萘/萘醌对硫酸铈在铅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第139-141页
        6.8.2 萘/萘醌对硫酸铈在Pt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第141-142页
        6.8.3 甲苯/苯甲醛对硫酸铈在铅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第142-143页
        6.8.4 甲苯/苯甲醛对硫酸铈在Pt电极表面氧化的影响第143-144页
        6.8.5 萘/萘醌对甲磺酸铈在Pt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第144-145页
        6.8.6 甲苯/苯甲醛对甲磺酸铈在Pt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第145-146页
        6.8.7 茴香醚对石墨毡电极氧化铈媒质活性的影响第146-149页
            6.8.7.1 石墨毡电极的处理方法对电极活性的影响第148-149页
    6.9 本章小结第149-151页
第七章 茴香醛的间接电合成第151-157页
    7.1 间接合成装置的设计第151-153页
        7.1.1 电解槽的结构第152页
        7.1.2 石墨毡电极基体材料的选择第152-153页
        7.1.3 合成茴香醛过程能量效率的计算方法第153页
    7.2 硫酸介质中合成茴香醛时能量效率与电解电流的关系第153-154页
    7.3 混酸介质中合成茴香醛时能量效率与电解电流的关系第154-155页
    7.4 间接合成的工艺评价第155-156页
        7.4.1 间接合成茴香醛的能耗第155-156页
        7.4.2 间接合成茴香醛的时空产率第156页
    7.5 本章小结第156-157页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第157-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8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181-183页
致谢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宗羲学术史思想研究--以《明儒学案》为中心
下一篇:参数全局敏感度分析及其在确定性复杂动态系统建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