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塑性力学论文--塑性力学基本理论论文

基于临界折射纵波声弹效应的平面应力测量理论和方法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7页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
    1.2 残余应力介绍第14-18页
        1.2.1 残余应力的危害第14-15页
        1.2.2 传统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种类及缺陷第15-18页
    1.3 声弹性理论发展概况第18-23页
    1.4 超声波声速测量发展概况第23页
    1.5 超声波法应力测量实例第23-25页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复杂应力下临界折射纵波声弹性效应研究第27-50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线弹性理论第27-28页
    2.3 非线性弹性理论第28-30页
    2.4 单轴应力状态下纵波声弹性方程第30-34页
        2.4.1 单轴应力状态下介质状态第30-31页
        2.4.2 平行应力方向传播的纵波声弹性方程第31-33页
        2.4.3 垂直应力方向传播的纵波声弹性方程第33-34页
    2.5 复杂应力状态下临界折射纵波声弹性方程第34-38页
        2.5.1 临界折射纵波的特性第34-35页
        2.5.2 三向应力状态下介质受力状态第35-36页
        2.5.3 三向应力作用下临界折射纵波声弹性方程第36-38页
    2.6 临界折射纵波声弹性效应实验第38-49页
        2.6.1 第一临界角确定第38-40页
        2.6.2 声弹性效应实验系统第40-41页
        2.6.3 单轴应力场中声弹性效应实验第41-45页
        2.6.4 双向应力作用下临界折射纵波声弹性效应第45-49页
    2.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平面应力场测量方法研究第50-70页
    3.1 引言第50页
    3.2 临界折射纵波声弹性方程应用简化第50-52页
    3.3 基于单轴应力下声弹性效应测量复杂应力场存在的问题第52-54页
    3.4 平面应力场主应力测量研究第54-60页
        3.4.1 三向法平面主应力测量方法第54-56页
        3.4.2 三向法测量平面应力场的主应力试验第56-60页
    3.5 正交法平面应力场测量研究第60-63页
        3.5.1 正交法平面应力测量方法第60-62页
        3.5.2 正交法静应力场测量第62-63页
    3.6 焊接残余应力场测量第63-69页
        3.6.1 焊接残余应力场主应力测量第63-67页
        3.6.2 纵向与横向焊接残余应力测量第67-69页
    3.7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4章 高精度平面应力场测量系统第70-85页
    4.1 引言第70页
    4.2 临界折射纵波平面应力测量系统的搭建第70-79页
        4.2.1 LabVIEW软件简介第70页
        4.2.2 平面应力场测量硬件系统搭建第70-71页
        4.2.3 恒定耦合力探头夹具第71-73页
        4.2.4 测量系统支持软件第73-79页
    4.3 临界折射纵波平面应力测量软件功能第79-84页
        4.3.1 临界折射纵波信号显示窗口第80-81页
        4.3.2 阈值选择第81-83页
        4.3.3 声时差测量与应力计算第83-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5章 声程差方法第85-95页
    5.1 引言第85页
    5.2 应力分辨率与应力场空间分辨率第85-86页
    5.3 声程差方法第86-89页
        5.3.1 声程差方法原理第86-87页
        5.3.2 声程差法的应用第87-89页
        5.3.3 声程差探头组第89页
    5.4 声程差法应力测量第89-94页
        5.4.1 静应力场应力测量第89-92页
        5.4.2 焊接残余应力测量第92-94页
    5.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6章 工程应用实例第95-113页
    6.1 引言第95页
    6.2 高速列车及地铁车体应力测量第95-105页
        6.2.1 CRH380A车体底架结构应力测量第95-99页
        6.2.2 地铁车体残余应力测量第99-104页
        6.2.3 测量误差分析第104-105页
    6.3 管道对接焊缝残余应力测量第105-108页
    6.4 超声冲击消应力效果评估第108-111页
    6.5 工程应用设想第111-112页
    6.6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结论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个人简历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自由面流研究
下一篇:复合种群空间流行病演化动力学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