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Linux的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引言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嵌入式系统概念及图像采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35页 |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16-22页 |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及组成结构 | 第16-19页 |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 第19-20页 |
·嵌入式开发与传统软件开发的区别 | 第20-22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22-30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分类 | 第22-23页 |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 第23-28页 |
·与传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比较 | 第28-30页 |
·ARM微处理器介绍 | 第30-33页 |
·RISC体系结构 | 第30-31页 |
·ARM微处理器指令结构 | 第31页 |
·ARM微处理器的寄存器结构 | 第31页 |
·ARM微处理器的运行模式 | 第31-32页 |
·与通用计算机CPU的比较 | 第32-33页 |
·图像采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3-35页 |
·硬件系统的设计 | 第33-34页 |
·软件系统的设计 | 第34-35页 |
第3章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 第35-42页 |
·系统硬件结构概述 | 第35-36页 |
·嵌入式微处理器 | 第36-37页 |
·USB摄像头 | 第37-38页 |
·SDRAM模块 | 第38-39页 |
·LCD模块 | 第39-40页 |
·几种图像采集系统硬件平台的比较 | 第40-42页 |
第4章 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42-61页 |
·开发环境的建立和配置 | 第42-52页 |
·建立宿主机开发环境 | 第42-49页 |
·串口通讯设置 | 第49-50页 |
·安装交叉编译器 | 第50-52页 |
·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 | 第52-54页 |
·bootloader简介 | 第52-53页 |
·bootloader启动流程 | 第53-54页 |
·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54-56页 |
·前期准备工作 | 第54-55页 |
·外部设备驱动的实现 | 第55-56页 |
·Linux内核编译 | 第56页 |
·根文件系统的建立 | 第56-61页 |
·文件系统简介 | 第56-57页 |
·YAFFS文件系统的移植 | 第57-61页 |
第5章 图像采集和显示程序设计 | 第61-86页 |
·摄像头驱动加载 | 第61-65页 |
·V4L程序设计 | 第65-74页 |
·视频编程流程 | 第66-67页 |
·定义的数据结构及使用的函数 | 第67-68页 |
·Video4Linux支持的数据结构及其用途 | 第68-69页 |
·编程中关键步骤介绍 | 第69-71页 |
·截取图像的方法 | 第71-73页 |
·图像采集主要代码 | 第73-74页 |
·VFB程序设计 | 第74-81页 |
·图像显示编程流程 | 第75-76页 |
·定义的数据结构及使用的函数 | 第76-77页 |
·FrameBuffer支持的数据结构及其用途 | 第77页 |
·编程中关键步骤介绍 | 第77-79页 |
·图像显示方法 | 第79-80页 |
·帧缓冲显示图像 | 第80-81页 |
·图像数据压缩 | 第81-84页 |
·应用程序移植 | 第84-86页 |
第6章 现场系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86-9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