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水平管道中的浓相气固两相流流动参数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浓相气固两相流第12-15页
        1.2.1 浓相气固两相流定义第12-13页
        1.2.2 浓相气固两相流分类及其流动特点第13-14页
        1.2.3 浓相气固两相流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4 浓相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5页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系统方案与传感器设计第17-31页
    2.1 系统方案设计第17-21页
        2.1.1 激励源的选择第17-18页
        2.1.2 检测电路的选择第18-20页
        2.1.3 数据采集方案的选择第20-21页
    2.2 浓度传感器设计第21-25页
        2.2.1 平均浓度传感器分析第21-23页
        2.2.2 新型多极板电容传感器阵列第23-24页
        2.2.3 传感器尺寸优化第24-25页
    2.3 速度传感器设计第25-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第31-45页
    3.1 电源部分设计第31-32页
    3.2 正弦信号发生电路设计第32-33页
    3.3 C/V转换电路设计第33-37页
    3.4 相敏解调电路设计第37-38页
    3.5 移相电路设计第38-39页
    3.6 低通滤波电路设计第39-40页
    3.7 模拟开关组合方案第40-41页
        3.7.1 数据选择器的设计第40-41页
        3.7.2 模拟开关的选择第41页
    3.8 运算放大器的选择第41-42页
    3.9 电路设计注意事项第42-43页
    3.10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系统算法研究第45-59页
    4.1 浓度算法第45-49页
        4.1.1 多极板电容传感器阵列的原理第45-46页
        4.1.2 平均浓度模型建立第46-47页
        4.1.3 流型识别第47-48页
        4.1.4 柱塞长度的计算方法第48-49页
    4.2 速度算法第49-54页
        4.2.1 相关技术第50-51页
        4.2.2 互相关法测速第51-54页
    4.3 插值法第54-56页
        4.3.1 插值法的定义第54-55页
        4.3.2 插值法提高柱塞测量精度第55-56页
    4.4 质量流量算法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软件设计第59-69页
    5.1 数据采集卡第59-61页
        5.1.1 采集卡PCI-6024E第60页
        5.1.2 降低系统噪声和提高精度第60-61页
    5.2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第61-62页
    5.3 数据处理程序设计第62-65页
        5.3.1 数字滤波器设计第62-63页
        5.3.2 互相关程序设计第63-64页
        5.3.3 傅立叶变换程序设计第64-65页
    5.4 数据读写程序设计第65-66页
    5.5 人机界面设计第66页
    5.6 影响VI运行速度的因素第66-67页
    5.7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6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69-77页
    6.1 系统实验装置第69-70页
    6.2 速度检测实验第70-72页
        6.2.1 上下游相关性分析第70-71页
        6.2.2 互相关测速第71-72页
    6.3 浓度检测实验第72-75页
        6.3.1 数据采集稳定性分析第72-73页
        6.3.2 柱塞流长度测量实验第73-74页
        6.3.3 体积浓度实验第74-75页
    6.4 质量流量实验第75-7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7.1 工作总结第77-78页
    7.2 工作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寒地高层建筑形体模拟研究
下一篇: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以唐山市路南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