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我国铁矿资源状况 | 第11-12页 |
1.1.1 铁矿石储量分布 | 第11页 |
1.1.2 铁矿石类型 | 第11-12页 |
1.2 我国鲕状赤铁矿资源状况 | 第12-13页 |
1.2.1 宁乡式铁矿资源特性 | 第12-13页 |
1.2.2 宣龙式铁矿资源特性 | 第13页 |
1.3 现有鲕状赤铁矿的选别技术 | 第13-22页 |
1.3.1 直接磁化焙烧 | 第13-15页 |
1.3.2 闪速磁化焙烧 | 第15页 |
1.3.3 直接还原 | 第15-16页 |
1.3.4 浮选工艺流程 | 第16-18页 |
1.3.5 浮选捕收剂 | 第18-22页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试验矿样及矿石性质、仪器及研究方法 | 第25-35页 |
2.0 原矿矿石性质 | 第25-27页 |
2.1 矿样准备及性质 | 第27-31页 |
2.1.1 石英纯矿物的制备 | 第27页 |
2.1.2 反浮选磁铁矿纯矿物的制备及性质分析 | 第27-28页 |
2.1.3 焙烧原矿准备 | 第28-29页 |
2.1.4 焙烧磁选精矿的制备及性质分析 | 第29-31页 |
2.1.5 还原剂的制备与性质 | 第31页 |
2.2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31-32页 |
2.3 浮选药剂配制 | 第32-33页 |
2.3.1 浮选捕收剂的配制 | 第32页 |
2.3.2 抑制剂淀粉的配制 | 第32页 |
2.3.3 活化剂的配制 | 第32-33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2.4.1 浮选研究方法 | 第33页 |
2.4.2 试验测试方法 | 第33-35页 |
第3章 焙烧磁选试验研究 | 第35-41页 |
3.1 磨矿细度试验 | 第35页 |
3.2 磨矿细度对磁选试验结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焙烧温度条件试验 | 第36页 |
3.4 焙烧时间条件试验 | 第36-37页 |
3.5 煤粉配比试验 | 第37页 |
3.6 焙烧矿磨矿细度试验 | 第37-39页 |
3.7 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纯矿物可浮性研究 | 第41-49页 |
4.1 石英可浮性研究 | 第41-44页 |
4.1.1 石英矿物浮选流程图及其浮选条件 | 第41页 |
4.1.2 石英矿物浮选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41-44页 |
4.2 人造磁铁矿可浮性研究 | 第44-47页 |
4.2.1 人造磁铁矿浮选流程图及其浮选条件 | 第44-45页 |
4.2.2 人造磁铁矿浮选试验 | 第45-47页 |
4.3 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 第49-71页 |
5.1 正交浮选试验 | 第49-54页 |
5.1.1 油酸钠浮选体系的正交浮选试验 | 第49-52页 |
5.1.2 油酸钠浮选体系的药剂制度优化试验 | 第52-54页 |
5.2 捕收剂对比试验 | 第54-55页 |
5.3 OMC-1浮选体系的药剂制度优化试验 | 第55-58页 |
5.4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浮选体系的药剂制度优化试验 | 第58-60页 |
5.5 十二胺浮选体系的药剂制度优化试验 | 第60-62页 |
5.6 复合阴离子捕收剂配比试验 | 第62-64页 |
5.7 精矿再磨浮选试验 | 第64-65页 |
5.8 复合捕收剂浮选体系下的开路精选试验 | 第65-66页 |
5.9 复合捕收剂浮选体系下的全流程开路试验 | 第66-67页 |
5.10 浮选产品显微镜分析 | 第67-68页 |
5.10.1 浮选精矿产品显微分析 | 第67-68页 |
5.10.2 浮选尾矿产品显微分析 | 第68页 |
5.11 小结 | 第68-71页 |
第6章 浮选理论研究 | 第71-83页 |
6.1 电动电位的测试 | 第71-73页 |
6.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3-78页 |
6.2.1 石英与药物作用红外光谱分析 | 第73-76页 |
6.2.2 磁铁矿与药物作用红外光谱分析 | 第76-77页 |
6.2.3 淀粉与矿物作用红外光谱分析 | 第77-78页 |
6.3 扫描电镜(SEM)及EDS能谱分析 | 第78-82页 |
6.3.1 反浮选精矿扫描电镜分析 | 第78-80页 |
6.3.2 反浮选尾矿扫描电镜分析 | 第80-82页 |
6.4 小结 | 第82-8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页 |